跳到主要內容

基督教牛肉麵

文/康來昌
有沒有「基督教牛肉麵」?
沒有,只有好吃或不好吃的牛肉麵。基督徒做的牛肉麵,不一定比非基督徒做的好吃,如果手藝不佳,材料不好,缺工具,廚師再敬虔愛主,也做不出好牛肉麵。如果手藝好,材料好,即使廚師打老婆、酗酒、賭博,他仍能做出好吃的牛肉麵。牛肉麵好不好吃,與廚師信不信耶穌,有沒有重生得救,死後上不上天堂無關,而與他的手藝、材料、工具好不好有關。這是常識和經驗,你去某餐館,不是因為那兒的師傅勤讀經,愛禱告,是堅定的加爾文主義者,你去是因為那兒的菜好吃;你找油漆工,是因為他油漆得好,不是因為他是基督徒。烹調、油漆行業如此,醫生、律師、老師行業如此,生活中每件事都如此。
有沒有「基督教數學」?沒有,只有正確和錯誤的數學【1】。基督徒算帳和非基督徒一樣,都是一加一等於二,不因為他的種族、信仰等而改變。基督徒可能因為懶惰、愚笨而數學不好,非基督徒可能因為勤奮、聰明而成為好的數學家。數學如此,每門學問都如此。
有沒有「基督教籃球」?沒有,只有打得好或不好的籃球。美國職籃球星大都敗德敗行,但因神的一般恩典,「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太5:45),他們球打得好,比許多基督徒好,「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路16:8),這是主的斷語。
有沒有「基督教音樂」?沒有,只有好或壞的音樂,貝多芬、莫扎特信仰很不純正,但他們的音樂很好。音樂如此,藝術文明中任何一環皆如此。【2】
有沒有「基督教政治(家)」?沒有,只有好政治(家)或壞政治(家),耶羅波安一世、二世是「大有才能」(王上11:28)、有「勇力」(王下14:28)的國王,但他們信仰很壞,惹耶和華的怒氣。卡特總統敬虔,但他的政績和他的敬虔成反比。「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諾貝爾獎得主中,可能一個重生的基督徒都沒有。
有沒有基督徒老闆或員工?沒有,只有好老闆、好員工或壞老闆、壞員工。與基督徒共事,未必比與非基督徒共事更好,基督徒的老闆員工,未必更成熟懂事。
以上的觀點就是兩國論(doctrine of two kingdoms):三一神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地治理萬事,包括天堂地獄、聖徒魔鬼、麥子稗子、信徒和非信徒。神既治理那蒙揀選、基督永恆的國,也治理最後會被棄絕的世界國。「神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巴比倫王)……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但2:37、44);「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22:21)。
在「基督國」這個屬靈國中只有基督徒,完全靠聖靈,凡事憑信心,絕對敬畏神;而在「世界國」這個國中,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並存,每個人外在的行為要依神在世界設定的理性法則即自然法(natural law)而行,他們內心如何,那是世界權力不應管也不能管的,古諺云「法不及心」(De internis non judice praetor),法只及言行,「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
「人如想像得他人之財產、妻奴以為樂,此不為犯法,又如於其所惡者而想像其死,亦不為犯法……凡有盜竊殺害之意……為上帝所不許,但必其意由言行表之,乃成罪……其意之未表現者,則人間之法律無由科其責焉」。【3】
越能遵循、掌握、運用燒牛肉麵的法則,刷油漆的法則,做數學的法則,打籃球的法則,音樂藝術的原則,政治管理的原則,就越能燒好牛肉麵,刷好油漆,做好數學,打好籃球,創作好藝術,成為好的管理者、政治家。
基督徒內心相信神的救恩,外在則接受神在世界所定的法則,順服神在世界所使用的權柄而生活。人的內心決定性、全面性地比外在重要:「你所喜愛的是內裡的誠實」(詩51:6);「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8);「從心裡發出來的,這才污穢人……至於不洗手吃飯,那卻不污穢人」(太15:18、20);「不要以外面……為妝飾,只要以裡面……為妝飾」(彼前3:3、4)。而來生、永恆也絕對地、無限地比今生重要:「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不要愛世界」(約壹2:15);「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可8:36)
兩國論-自然法的傳統在這兩百年受到非基督徒和基督徒的猛烈批判,非基督徒的批判,本文不談,基督徒批判的包括:1)此傳統未讓神全面掌權,而讓理性獨立自主;2)此傳統使基督徒只注重內心,而把社會政治問題讓政府獨攬。
這兩個批判可用於路德宗及近代福音派,而不能用於路德。1)路德一貫把理性置於信仰之下,以致輕率閱讀路德的人,會誤以為路德反對理性而主張唯信主義(feidism),其實路德非唯信主義者,他肯定在信心之下的理性。【4】2)路德宗及近代福音派正是缺少了路德那種內心對上帝的虔信、敬畏以及對世界的輕看(這也是路德之後的清教徒和他之前的修士所有的),所以路德宗及近代福音派只會被政府、世界、文化牽引,而絲毫不能有路德、清教徒、中世紀修道院那種了不起成就,既批判文化,又開創文化。路德的確要國家管好外在的事,要教會盡力傳道,教會和國家本當如此行,況且路德禁止世界國進入基督徒內心,又提醒教會履行世界治理之責。
誠於內,形於外。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神的兒女內心對神的信靠與敬畏,他們在永恆、屬靈的基督國中的生命,會呈現在作為過渡的今生、在物質和世界國之中。這個呈現,有諸多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
我們不一定能從人外在的言行,斷定他的心是不是屬主,看來像麥子的,可能是稗子;外面是羊皮的,裡面可能是狼;外面卑賤如稅吏、妓女、被釘死的強盜、麻風病人,可能內心屬神;外面行禮如儀,完全遵照聖經,去獻祭、守聖日、嚴肅會、祈禱(賽1:11-15;摩5:21-23;詩80:4)、擘餅(林前11:17-34)、傳道、趕鬼、行異能(太7:22-23)、傳基督(腓1:15、17),可能內心是死人的骨頭(太23:27、28),充滿了邪惡、嫉妒、紛爭與結黨(腓1:15、17)而根本不屬基督國,不被主認識。在主再來之前,基督國是屬靈的,「外面作猶太人的,不是真猶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禮,也不是真割禮。惟有裡面做的,才是真猶太人;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不在乎儀文」(羅2:28)。基督國是肉眼看不見的,人不得說在這裡、在那裡(路17:20、21)。亞拿、該亞法是根正苗紅的亞倫後裔,身穿正式的大祭司道袍,但他們內心無神,甚至把神的祭司釘死了;物質的耶路撒冷的確是聖地,是神的居所、神的住處(代下6:2),但前提是,其中的人是在靈和真理裡敬拜神的(約4:23),否則,耶路撒冷和加利利比所多瑪和撒瑪利亞還邪惡(結16:49、51;太11:23-4)。
我們不能說,基督國就是教會,世界國就是政府,除非我們說的教會,是指目前看不見、屬靈、包羅萬有、永恆的教會(弗1:23)。也不能說,讀經禱告敬拜讚美傳道醫病趕鬼就是屬靈,就是基督國的活動,而吃喝嫁娶工作蓋造食衣住行育樂就是俗事,是世界國的事。要從內心來看,內心信神、愛神,就算在巴比倫作宰相也屬靈;相反,在教會禁食禱告,如心中無主,那是惹神憤怒的(賽58:3-5;摩5:21-23)。內心信主敬主,這是最重要的,可惜這個部分,往往被譏刺為「敬虔、屬靈、遁世、不實際」。改造派熱衷的,是外在文化的改造,他們不重視信神、敬神,而他們在專業上(循自然法的能力)又不出色,如何能奢言改造呢?
信心(或說信仰、信條)呈現在行為中,信心是體、是主、是根、是綱,行為是用、是從、是果,是目。基督徒個人的行為、集體的文化,應當是世上唯一正確和美好的,因為只有他們認識神,只有他們的心思意念被神重生、更新、潔淨、光照。所以,我們可以同意改造派說的,不僅有基督徒牛肉麵、基督徒數學、基督徒政治、基督徒藝術、基督徒倫理道德、基督教文化等;甚至,我們堅信,除非肯定聖經中的,基督教的神,牛肉麵數學政治藝術倫理道德文化都不可能。非基督徒如有任何正確美好的牛肉麵數學政治藝術倫理道德文化(他們也確實有,而且有很多,而且常常勝過基督徒,正如前述),那是因他們運用了自己不相信、不認識的神的法則;因為他們自我矛盾,違反了自己的無神或異教神信仰;因為他們享受了他們不承認的上帝給他們的一般恩典,這是聖經,也是奧古斯丁、路德、加爾文等正統信仰者一貫的觀點,范泰爾把它講得最直接。【5】
信仰呈現在過渡的今生、物質的世界國中,有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左派基督徒如巴特和主流教會說社會主義是正路【6】,右派說資本主義才合乎聖經;環保基督徒說我們有責任防止全球變暖,發展派說「全球變暖」是騙局;統派基督徒說中國萬歲,獨派基督徒要地方自決。信心要有行為,信心不變,行為不可制式、刻板、鐵板一塊。耶穌的門徒裡有獨有統;大衛與非利士人時敵時友;「有人信百物都可吃……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羅14:2、5)。如果有基督教牛肉麵,我們也不能說,加爾文或路德燒的牛肉麵才是基督教牛肉麵;如果有基督徒的政治觀點,我們也不能說,只有某黨某主義才是基督國的。剛好相反,基督國目前是屬靈的,不是屬世的;牛肉麵及政治等是屬世的,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在世界國的生活,有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這些生活,有時不是信仰在改造文化,而是文化在改造、影響基督徒的思維,這不一定不好,基督徒在世界應該學「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迦勒底的文字……學問」(徒7:22;但1:4、17),但這些外在的生活,不論對錯,都不是基督國。
基督徒內心(基督國)對任何人都要愛,對害人者及受害者都愛,但愛的方式決不相同(世界國)。對害人者,我們用制裁、監禁、責罰等方式來愛,對受害者,我們用安慰、鼓勵、保護等方式來愛。用「兩國論」來解釋登山寶訓是最恰當的,既符合耶穌要求的絕對的愛,又實際合理,讓人有路可走。我們內心有主的愛,外在的行動則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不同。世人外在的行動也有彈性,也可能做法和基督徒完全相同,但我們內心不一樣。基督徒是因神的愛激勵(林後5:14),是因信神而做(林後5:7)。世人做事,不論做得好不好,都不是信神而做,但他們所做的,可能因為神的一般恩典,做得很好很漂亮,有助基督徒「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前2:2)。很好的外在行為,在神所統管的世界國度中,有很大的價值,但不能叫人稱義,叫人得永生。而有信心,固然能叫人得永生,但外在的行為,即便是從信心中發出的好行為,也未必比不信者的表現更好。基督徒燒的牛肉麵不一定更好吃。
(神在)世界國的目標,是使人溫飽,「所羅門在世的日子……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王上4:25),而基督國「不在乎吃喝」(羅14:17);(神在)世界國要求的,是社會在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方面的和平、平安與公正,「耶和華……藉……耶羅波安拯救他們……收回大馬士革」(王下14:27、28),而天國之君則拒絕「作你們斷事的官,給你們分家業」(路12:14),拒絕強力,「收刀入鞘吧」(太26:52),「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約18:36)。基督國的王,在世界國裡,要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太16:21)。
這十字架的道理,彼得不能接受,許多強調神掌管宇宙「每一寸土地」的神治主義者(Theonomist)也不能接受,因為那意味著教會要同基督「一同受苦」(腓3:10)。基督國在今世是屬靈的,這不是遁世,不是「袖手談靈性」,不是「罔顧民間疾苦」,兩國論完全肯定基督徒在世界國的責任,只是它強調,那是基督徒在世治理之責,是基督徒在世界國,同非基督徒共有的責任,不是基督徒在基督國裡,活出「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的責任。
家庭教會中的基要派,因著歷史因素,強調政教分離,不願政府管教會;家庭教會中的改革宗,因著神學訓練,強調教會要關涉政治。中國教會的社會、政治、經濟力量還很弱,中國的改革宗還不大敢講要影響、改變政府,范泰爾的學生路斯德尼(Rushdoony)則大聲疾呼要把美國重建(reconstruct)為「神治理的國家」(theonomy, theocracy)。
教會「涉政」是發揮鹽與光的作用,還是破壞了政教分離的原則?我們看歷史。
四世紀後,東都君士坦丁堡漸漸成為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西都羅馬城和整個西羅馬帝國則日益混亂,教會眾望所歸,常常擔負起本來屬政府的責任。安波羅修主教曾數度制裁皇室,410年西哥特人在亞拉里克(Alaric)的率領下入侵羅馬城,主教英諾森(Innocent)減低了洗劫的殘暴;452年主教利奧(Leo)勸匈奴王阿提拉(Attila)退兵;6世紀主教格里高利(Gregory)獨力領導羅馬城甚至全意大利的國防、內政、外交;中世紀教權興盛時,可廢立、獎懲、指揮君王,教宗撒迦利亞(Zacharias)批准丕平(Pepin III)為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濫觴;教宗尼古拉一世(Nicholas I)否決洛塔爾二世(Lothair II)的休妻;克呂尼(Cluny)修會提倡的「上帝的休戰」(Truce of God)減緩了許多戰爭的傷害;教宗格里高利七世(Hildebrand)禁止皇室授任主教;教宗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對幾位國王如腓力二世(Philippe II)、阿方索九世(Alfonso IX)、阿拉貢的彼得(Peter of Aragon)、約翰王(King John)的感情、婚姻、政治生活都有君父式的約束、訓斥和懲治,這與中國家庭教會領袖對會友的支配相呼應。學者彭小瑜認為,中世紀教權的伸張,基本上對社會有正面的作用。包括宗教裁判所(the Inquisition,通譯異端裁判所),用糾問式訴訟程序(inquistio)代替控訴式訴訟程序(accusatio),乃是法制史上的一大進步。【7】歷史的發展造成教會做祈禱傳道(徒6:4)以外的事,宣教士在華宣教,碰到天災人禍時,也做許多官府當做而沒做的事,如維持社會秩序安寧。而且不一定僅在非常時期,聖殿的祭司、教會的同工在平時就要作法官的工作(申17:8-13),審判今生的事(林前6:4);祭司耶何耶大護衛王室,發動政變,輔助幼主(代下23、24),儼然張居正之於萬曆皇帝。教會必然有屬世的治理(不論教權涉政或政權干教),包括中世紀教會促成大學,十字軍的興起。這些事的對錯是另一回事,但它們是以教指政的結果,包括伽利略的天文學得服從教會對創世記的解釋。
教會「涉政」未必錯(雖然常常錯),政府管教會也不一定不對(雖然常常不對)。
猶太國從大衛起,就以政指教,聖殿人事行政,多由王室而非大祭司主事(代上6:31,15:16,16:4、37,23:2,25:1;代下8:14,19:8)。希西家和約西亞王他們看到聖殿的荒涼,神職人員失職,就負起宗教改革的責任,他們內心敬畏主,雖是皇宮(國務院)領導聖殿(教會),神喜悅這事;烏西雅王「心高氣傲」(心不屬主)而強行燒香(代下26:16-20),亞哈斯王因政治理由(心不屬主)而主導的宗教變革(王下16:10),就得罪神。
以政指教在四、五世紀東羅馬帝國後發展甚快,皇室逐漸介入教會,包括建教堂、召開主持教會會議,任命主教。狄奧多西(Theodosius)皇帝329年下令,異教者罪同謀反,刑唯一死。後世教會共同接受的大公會議信條,無一不是皇室主事的。八世紀東羅馬皇帝利奧三世(Leo III)發動潔淨教會、祛除迷信運動,要廢掉教堂裡的聖像(icon),這是典型的皇帝兼教宗(Caesaropapism)。十世紀德國皇帝奧托(Otto)迫羅馬人同意,教宗的人選須先得他許可。奧托廢立教宗,並任命所有主教及修院院長,這些人,是教會兼行政領袖。德國的國家統治,建立在政府任命的教會領袖上,這種局面延續到拿破崙時代。英王亨利(Henry)在1164年制訂《克拉倫登憲章》(Constitutions of Clarendon),限制教權,規定神職人員當受國法審判。改教運動時,慈運理的學生伊拉斯都(Erastus)主張,教會無權懲治會友,政府才有權。他的思想影響英國,聖公會的主教由皇室任命,而教會禮儀改革須經國會同意。在法國,這叫高盧主義(Gallicanism)。
不可以把政教分離理解為:「基督徒犯法,與庶民不同罪」;不可以用「基督是主,是唯一的主」為理由,主張基督徒不在政府的權柄下,這等於制訂基督徒獨有的交通規則。
基督是主,不僅是基督徒的主,也是悖逆之子的主,「管理你(伯沙撒,及萬人萬事萬物,包括撒但)一切行動的神」(但5:23)。然而聖經提醒我們,單單以基督為主,「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8】,好像聽從基督一般……好像服事主」(弗6:5-7);「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9】,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彼前2:18)。這些經文,同樣用兩國論來解釋是最正確合理的:基督徒內心相信神的救恩,外在接受神在世界所定的法則,順服神在世界所使用的權柄而生活。人的內心「決定性、全面性」地比外在重要,而外在的實踐,會有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
任何時代的基督徒,在任何事上,都必須內心(基督國)絕對而全面地敬畏和信靠神,而他們順服、聽從他們肉身的主,包括父親、丈夫、老闆、奴隸主、政府、國家的表現可以有諸多不同,比如「求我主我王聽僕人的話」(撒上26:19);「不如逃奔非利士地去」(撒上27:1);「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撒下12:9);「你當自強,留心怎樣防備」(王上20:22);「我必使災禍臨到你」(王上21:21);「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王下11:17);「你……必定要死」(王下1:16);「不要使以色列的軍兵與你同去」(代下25:7);不「求王……幫助」(拉8:22);「求王賜我詔書」(尼2:7);「你必交在巴比倫王手中」(耶37:17);「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但3:18);「願王萬歲」(但6:21);「逃到那城」(太10:23);「一言不答」(路23:9);「治民的官府和長老啊……你們…當知道」(徒3:9-10);「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20);「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在你面前分訴,實為萬幸」(徒26:2),等等。
基督徒是自由的,沒有一定的外在規定。認為基督徒對世界國的態度和政策,只能有一種反應,其它的都是「投降派」,這與那逼迫他們的人是同樣「以我劃線」的心態。基督徒的自由也指我們不被生死禍福所捆綁,白刃可蹈、赴死不辭。
教會的牧師由政府任命,家庭教會對此深惡痛絕,但基要派牧師福爾韋爾(Jerry Falwel)登高一呼,使里根當選美國總統,基要派和改革宗對此就夢寐以求。如果教會應當拒絕政府指派牧師,那麼,當教會幾個牧師、幾派會眾(執事會、小會、中會、總會等)互相爭執,到了水火不容的時候,是不是非由神所設立的世俗權柄來仲裁不可?聚會所在香港、馬尼拉分裂時,就是法院(世界國)作裁決;中世紀教會曾同時有三位教宗,最後是德皇亨利三世撤掉三人,另選一人定讞;西方越來越多牧師(不是政府指派的,而是教會總會或會眾選任的)是同性戀,造成教會分裂、爭教產,解鈴的不是繫鈴人(教會),而是法院;華南教案、東方閃電等問題,不論是由信徒、本國政府還是海外人權組織插手,都是干涉教會。不能說,「我們」就可以代表教會,「你們」、「他們」就不可以,誰讓「我們」代表教會的?這些都沒有絕對的答案,如同前述,教會在世界國的治理,有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教會和政府在世上都犯了極多的錯誤,其中一個大錯就是「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21:25)。路德和霍布斯對無政府主義的憎惡與害怕,是有聖經及歷史根據的。
政府積極熱心地動用國帑,動用公權力取締異教、異端,建教堂,印聖經,促進倫理,改善社會風氣,都是好事,是聖經以及奧古斯丁、天主教、路德、加爾文都讚許的事;但是政府也會幫助異端、異教,它在世界國的治理,有彈性、自由、模糊、相對、多元、錯誤、不確定和歷史的侷限,不是教會在基督國的工作。在基督國裡,教會做的是,用敬虔的心,祈禱讀經傳道施行聖禮。不論在基督國或在世界國,基督徒首要的是全面、絕對地相信、敬畏神,這不能有絲毫寬鬆;其次是加強專業,與世人合作,按著大家共有的自然法改善生活,這要有最大的寬鬆,不可鐵板一塊。
不論內心如何敬虔,不論外在世界如何因著福音廣傳、人心悔改、明主清君的治理和科技的進步而改善,基督國都不會等於世界國,「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18:36);「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22:21)。基督國和世界國一直是並行並進、消長互見的,「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但2:44)。直到主再來,世上的國才會「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啟11:15)。在此之前,不論是歷史中的以色列、梵蒂岡、君士坦丁、日內瓦、重洗派的蒙斯特(Munster)、清教徒的北美、時代主義的千禧年國度,把任何在世界中的團體當作基督國,都是「直把杭州作汴州」,是過早、過度實現的末世觀(over-realized eschatology)。
基督的子民,在基督國裡又在世界國裡生活時,「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傳5:18);「盡力與眾人和睦」(羅12:18),包括非基督徒;「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林後6:17)指內心屬主;「不……離開世界」(約17:15)指外在循自然法生活(參:林前5:9、10);「願你的國降臨」(太6:10);「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我們不消極對待世界文明,不反對科技進步,不認為世界一定越來越壞(那是媒體給人的印象,不是正確地理解聖經)。筆者很高興自己活在有抗生素(不是基督徒發明的)的時代;近代的天災人禍,比起中世紀的瘟疫和蒙古軍隊,要輕微太多了。進步很好,我們也和世人合作,促進社會進步。
但基督徒是自由的,我們不被任何事束縛。「那有妻子的,要像沒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樂的,要像不快樂」(林前7:29-30),當我們積極在世與世人一起生活,一起按著自然法盡力促進科技民生時,基督徒絲毫不把信心盼望放在這些事上;我們的信望愛,純然在十架的救恩,在聖靈的工作,在神過去的創造、現在的護理和將來基督再來上。「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我們不是因為世界太壞了才指望主來,世界即使花團錦簇,我們也撇棄一切跟隨主。基督徒做牛肉麵時,他一定要遵循做牛肉麵的法則,當然他也可以不做,不吃。不論做不做,吃不吃,他內心當樂神、敬神、信神、愛神。內心敬虔、相信、悔改,即使強盜亦可蒙神赦免,同耶穌共進樂園,但這並不免去他違反世上之法而當受的酷刑。這是基督徒的自由。
註解:1、參:吉爾松(Etienne Gilson),《中世紀哲學精神》(台北:商務,2001),2:「沒有人會夢想要討論天主教數學……科學無論在原理上或在結果上,都是完全獨立於宗教之外的」。改革宗中的「改造派」(transformationist)如凱波爾(Kuyper)、范泰爾(Van Til)等則持相反立場,參:范泰爾,《我為什麼信神?》(台北:改革宗,1985),14:「根據基督教的觀點來講授課程,不僅宗教,連代數也要根據基督教的觀點」。這兩種對立觀點不必對立,後述。2、參:王爾德(Oscar Wilde)的名言:「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moral or immoral art. There is only good art and bad art」。另參:自由派神學家James Gustavson的文章:Can Ethics Be Christian?(有基督教倫理嗎?)他的答案是:有。3、霍布斯,《利維坦》(台北:商務,2002),11章,134頁。4、參:賽伯格•貝克(Siegbert Becker),《神的愚拙——理性在馬丁路德神學中的地位》(新竹:中華信義神學院,2007)。5、「聖經基督教外沒有真善美」,這話不狂妄,後現代間接同意這話,因為他們強調,世上沒有(客觀絕對的)真善美。「如果沒有聖經基督教,最可靠的數學也不可靠(mathematics is non-fundational)」,這話也間接被哥德爾(Kurt Godel)的不完全理論(Incompleteness Theorems)所證實,參:David Goldman, 「The God of Mathematicians」, First Things,2010/9、10。6、一般認為,巴特和他的學生Yoder、以及Yoder的學生Hauerwas強調教會與世界有別,是強烈反文化的,實際上,他們的倫理,完全是世界文化的一支,而且是世界文化裡很風光的一支:平等、環保、反戰、和平、非暴力、反資本主義等,這是歐美中產階級特別是知識分子的顯學。7、參:彭小瑜,《教會法研究》(北京:商務,2003),236頁。彭的翻案文章有待進一步考察,但起碼新教不應厚顏地說,天主教涉政就是壞的,是「破壞政教分離」,是「愛世界」或「世俗化」,而新教涉政就是好的,是「作鹽作光」,是「開創近代資本主義及民主科學」或「改造文化」。8、原文無「人」字,與前面「在主裡聽從……照著主的教訓「的「主」是一個字,複數。9、原文無「人」字,同上。
資料來源:《教會》2011年1月總第27期(https://www.churchchina.or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聖經猜謎問答題目

一.猜聖經書卷名. 1.聖經新、舊約裡頭最短的書卷各是哪一卷﹖ 2.聖經中的哪一卷書完全沒有提到"神"這個字? 3.哪卷先知書被稱為「福音書」? 4.無水不算泥,缺禾豈為稀,穀粒去了殼,不忘堪稱奇。(猜舊約書卷名) 5.山重仍有路,土小矣是塵,無水豈可汲,不忘存在心。(猜舊約書卷名) 6.盼望父兄寄書信。 7.這書信的教會,保羅曾牧養三年之久? 二.猜聖經人物名 8.第一位被神稱為先知的人是誰? 9.誰被稱為「流淚的先知」? 10.哪位先知是牧羊人? 11.哪位先知預言基督要降生在伯利恒? 12.哪位先知被大魚吞入腹中? 13.不用權力服人。 14.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15.最後的悔改。 16.第一夫人。 17.聖經中記載活得最久的人叫甚麼名字﹖有多少歲﹖ 18.士師記中的第一位士師是誰? 19.猶大死後,門徒搖簽選出誰接續為第十二個使徒? 三.聖經其他 20.聖經中提及會說人話的動物是那兩種? 21.聖經中哪種動物曾被鬼附身? 22.十二生肖中,名字未出現在聖經中的是? 23.兄有樹木無數。〈猜聖經地名〉 24.旁人算相似,伴女稱母親,加一在乙後,有牛可耕田。〈猜聖經中一個祝福語〉 25.神用大水毀滅世界,只有挪亞一家幾個人得救? 26.耶穌行的第一個神跡是什麼? 27.唯一一件在四福音書中皆有記載的耶穌所行的神跡是哪件? 28.聖經〈猜一字〉 29.「基督與中國」─ 猜神的稱呼之一 30.聖經中最小的島? . . .     ==================================== 聖經猜謎問答謎底 一.猜聖經書卷名 1.舊約俄巴底亞書共1章21節, 新約約翰二書共1章13節 2.以斯帖記 3.以賽亞書 4.尼希米記 5.出埃及記 6.希伯來書 7.以弗所書 二.猜聖經人物 8.亞伯拉罕─創世紀20:7 9.耶利米 10.阿摩司 11.彌迦 12.約拿 13.但以理 14.該隱 15.末底改〈以斯帖的養父〉 16.馬太 17.瑪土撒拉 969 歲〈創 5:27;他是以諾的兒

寫十字架筆記:體貼聖靈,遵行上帝旨意

寫十字架筆記:體貼聖靈,遵行上帝旨意 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 路 9:23) 1.   什麼是「寫十字架筆記」? 十字架筆記是走十字架道路的記錄,也就是「體貼聖靈,遵行上帝旨意的記錄」。 2.   為甚麼要寫十字架筆記? Ÿ   無論從創造或救贖的角度來說,上帝的心意都是要我們活出愛的生命、豐盛的生命,其內涵為體貼聖靈、遵行上帝旨意的生命。真正跟隨耶穌的基督徒樂意走十字架道路。 Ÿ   「記錄」是一種很好的操練,可以在實務上幫助我們建立起走十字架道路的習慣。 3.   誰需要寫十字架筆記? 只要一個人願意跟隨耶穌、作耶穌的門徒,他就應該寫十字架筆記。 4.   何時要寫十字架筆記? Ÿ   基督徒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一有機會就要選擇貼體聖靈,選擇十字架的道路;任何時候,聖靈對我們說話時,就可以馬上記錄下來。但如果有固定的時間來反省自己是否有體貼聖靈,遵行上帝的旨意,那是最好的,可以幫助自己養成習慣。一般說來,禱告的時候是一個很好的時間。 5.   要如何寫十字架筆記 ? 十字架筆記沒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包含兩個要素: 1)   記錄上帝對您說的話。這話,您百分之百確定是上帝的心意 ( 特別是每天的讀經、靈修以及聽道是絕對必要的,因為那能幫助您十分確定上帝的心意 ) 。 2)   您靠著恩典遵行了上帝的話,照著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十字記筆記寫起來像怎樣子的? Ÿ   例子一: 2010/10/2 ,老婆因為選擇褓姆的事對我發脾氣,聖靈對我說先不要馬上激烈回應,先忍一下,因著耶穌賜下捨己的愛,我就忍了下了。 Ÿ   例子二: 2010/10/9 ,聖靈提醒我找很久沒有聯絡的建宏,我作了,那時他真的很需要被關心,       而那週他竟然就回到教會。 提醒: 1 、十字架筆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自己看懂就好,不是要給別人看的。 2 、靈修筆記不一定是十字架筆記,靈修筆記可能包含各種讀經的心得及亮光,但十字架筆記是記錄上帝對自己說的話及自己去「遵行」的過程,強調在信而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