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牧者興奮地預測說:「台灣不久之後將要出現許多間萬人教會。」這是好事。不過,台灣更需要的可能是萬間以上的教會。
觀察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國大陸,公開教會穩定聚會的基督徒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在台灣,穩定聚會的基督徒也是佔人口的百分之二。台灣的教會全部是公開教會,沒有地下教會,也幾乎沒有家庭教會。中國大陸的基督徒比例高過台灣,所多出來的剛好是「家庭教會」這個部份。並且家庭教會這部份,比公開教會大很多。過去五十多年,大陸公開教會的人數成長了二十倍;但若加上家庭教會,則成長了百倍。不可否認,大陸教會經歷了復興,並且主要在家庭教會。
大陸家庭教會的發展是因為政府的宗教政策,教會被迫進入了一種適合大幅度成長的模式,這明顯是因禍得福。因為初代教會的型態本來就是家庭教會,這種型態最適合在任何時空環境下發展。
台灣教會能有大復興嗎?更多萬人教會興起雖有助於基督徒人數的成長,但不能倚靠這個趨勢,因為不可能有那麼多高領導力的「明星牧師」;並且經濟不景氣不是一時的,而是長期的趨勢,節能減碳也是基督徒的責任,繼續興建大教堂恐怕已經不合時宜。還有,有很高比例的人基本上是不會踏進教堂的。如果要期待台灣教會有明顯的大復興、大成長,不能不注重「家庭教會系統」的發展。
「家庭教會系統」與「小組化教會」的相同優點是,信徒帶職事奉、成員關係緊密,並且佈道力強。所不同的是,「小組化教會」每週都有「慶典」,而「家庭教會系統」沒有。「家庭教會系統」所賴以持續產生成長動力的資源是「家教會領袖定期聚集,接受五重職分的牧養、訓練、督導」。「家庭教會系統」能發展得更快速,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主動:你不必來到我教會,我可以把教會帶進你家,並訓練你成為領袖。
二、普及:不受時空環境限制,大部分家庭都可以聚會,使教會普及於各處。
三、拓展:人數到二十人就可以一分為二,拓展性很強,使教會量不斷倍增。
四、領袖:更多領袖不斷被裝備,同時實際牧養治理,使靈命事奉學識兼備。
五、關係:人際關係在家庭環境中最自然、深入;又因分殖而能拓展新關係。
六、恩賜:人人傳福音、帶門徒,而且有更多機會操練恩賜,學習團隊配搭。
七、速度:不必耗費資源建教堂,使開拓速度更快,並且能將資源投入宣教。
台灣教會在發展、進步的同時,整個社會以更快的速度在向下沈淪。台灣很可能需要大力地發展家庭教會體系,才會產生符合台灣所需的大復興、大成長。《轉載自國度復興報324期/2008.9.7》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