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求復興?
講員:朱柬牧師
我們為何要求復興?因為這是一個路線的問題。國家的路線非常重要,同樣地,屬靈的路線也非常重要,教會走的路線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講求復興的「求」不單指禱告,而是人所有的心力專注在甚麼事情上。
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有一段時間的路線是錯誤的,他們叫做「左傾冒進主義」,帶來很多災害。後來改革開放的路線大體上是正確的,所以中國能夠和平崛起,雖然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比起過去已有很大的長進。台灣從1950到1988年路線大體上也正確,所以就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但1988年到現在的路線愈來愈偏差,所以問題愈來愈多。
我做了一個有關1999年香港教會的簡單統計調查:在香港的教會有人專注傳福音,他們認為使萬民得救是神的心意,所以一定要全心的傳福音;一些認為教會是神旨意的中心,不單要傳福音,所以要建立教會,讓教會更新成長;有一些專注推動教會小組化,他們還把小組教會介紹成好像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有一些專注在權能事奉,他們認為這是教會更新的一個關鍵性課題;有一些專注推動敬拜讚美,他們認為敬拜讚美是神最悅納的事情,敬拜讚美就是屬靈突破的關鍵;有一些專注推動社會的服務,他們認為真正的基督教信仰要有外在的善行來表達出信仰的內涵,來印證上帝的愛,也認為社會服務能夠打開福音的門;有一些專注推動植堂,他們認為遍植教會就是完成大使命……。
這些努力都非常寶貴,這些方法也有它的道理,對神的國度也有幫助,但都有很嚴重的疏忽。下面我要舉四個人為例,他們都是20世紀在神的國度裡面特別有心的人,從他們的生平來體會復興的事情。
(一)歐伊文
歐伊文有幾本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有一本是《東亞教會大復興》,書中提到20世紀初(1900-1930)神已經在亞洲作了復興的工作。歐伊文是英國人,他十幾歲時就去拜會威爾斯復興的器皿—伊凡士,威爾斯復興在教會復興史上有它特別的地位,很藉得我們思考。
在英國的歷史中有些復興器皿如衛斯理約翰非常有學問,他是皇家學院的院士,他寫了兩百多本書,2/3不是基督教的書,是討論社會問題的書。但是神在這次復興中揀選一個礦工伊凡士,他家裡非常的窮,小學畢業,但是非常愛主,他住在偏僻的鄉下,他求復興求了13年,當中有很多的故事,其中一個是在12歲的時候,在路上踫到教會的執事對他說,年青人呀,教會有禱告會特別是追求聖靈的禱告會,萬一有那一次聖靈來了而你沒有來,你就糟糕了。伊凡士相信就從12歲到26歲每天晚上參加禱告會,特別是追求聖靈的禱告會,他沒有一個晚上停止,13年的追求,終於有一次領受到聖靈的充滿,是非常深的聖靈充滿。這一次的復興出現很特別的現象,一年半中十萬人信耶穌,不止是因為很多人信耶穌,三年之內整個威爾斯地區,監獄無犯人,法官在街上逛街,因為沒有案件,員警天天作詩班獻詩,因為沒事幹。
1904年的復興通稱為「普世復興的搖籃」,認為從這裡開始的復興引發普世的復興。1905年印度的復興,消息傳到韓國1907年的復興,消息傳到美國1907的福音派復興,再加上1906年的五旬節復興。艾蘇撒街的復興影響到1909年中國的東北大復興,不單是一個地區的復興,還激發普世地方的復興。伊凡士27歲開始被神使用,但是28歲就退隱在家裡,他主要是作代禱的事奉,全時間為世界各地禱告。因為他的禱告,也因為其他人的禱告,世界各地都有復興。
神不使用伊凡士之後大部份人已忘記他,也沒有人再關心他,但是歐伊文這個當時只十幾歲的年青卻去拜訪他,請教他復興的事情。後來他憑信心到東歐宣教,他寫了一本書《神能》,以前有中文本叫「完全憑信心」,他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下在東歐宣教幾年,再到蘇聯宣教。到30年代的時候來到中國。1925年,上海有一個復興的起頭就是「伯特利佈道團」的興起,那一次的復興也帶來趙世光牧師的得救,所以才有今天的靈糧堂。那一次復興帶來的「伯特利佈道團」,它在各處帶動復興。而這一個英國人與他們一起,所以他就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神復興的作為,他同時對復興有很深的瞭解。到了50年代的時候,他回到美國也帶動一些復興在美國及巴西。其後到富勒神學院,教「教會復興史」。他是教會復興歷史的權威,他也寫了20幾本很厚的教會復興的書。
歐伊文的重點是指出復興與佈道的關係,復興與佈道是不同的,第一點,是效果完全不一樣。他指出大型佈道會如葛培理佈道會,流失率通常是95%,100個決志的,大概只有5個會受洗、加入教會成為穩定的會友。他說相對來看,威爾斯復興十年之後,1914年他到那裡統計決志的十萬人中,只剩下85%是熱心的基督徒,其餘15%有些回天家去,有些搬到美國去,有些到五旬宗派,所以只剩下85%。我們看見復興時候得救的都是真正跟隨主、一輩子跟主的基督徒,佈道會得著的流失率卻很高。
第二點,是佈道家從復興產生出來。他舉例說,第三波的普世大復興在1859到1861年的美國,兩年之內一百萬人信耶穌,沒有人傳福音。這是一個禱告的復興,是平信徒聚集一起禱告,各處都有午間禱告會,那些職場上的弟兄姊妹就犧牲休息的時間聚集一起禱告,聖靈就感動在美國各處,人就是這樣聚集一起禱告、唱詩歌、作見證、讀聖經、上臺分享見證,很多的城市,每天中午有幾萬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禱告,一百萬人自己跑進教會,沒有特別傳福音,聖靈催逼他們進來。在英國同樣這一波的復興,一百萬人信耶穌亦沒有特別地傳福音,但在其中神特別興起慕迪,當時他是一個普通的傳道人,復興也不是他帶動,在復興當中他投入禱告,得到恩膏興起來,在他一生當中,另外得到一百萬人得救。所以說,器皿在復興當中成形,因為復興扭轉人的生命,好讓祂的恩膏能夠降在器皿身上。
葛培理1934年在維珍神學院唸書,一次復興臨到這一所神學院,他受到莫大的影響,然後他就開始服事。1948年,洛杉磯有一個教牧復興團契,聚集了三千人聚會,分享復興的負擔,呼召傳道人起來尋求復興。葛培理在場說,請為我禱告,因為他在洛杉磯有兩星期的佈道會,為他禱告的時候復興的火就臨到。他的佈道會由兩個星期變成八個星期,當中有很多有名望的人信耶穌,葛培理就一舉成名。從那時候開始神開始使用他帶動了整個福音派的運動,興起成熟、合用的器皿。
所以說,不是佈道帶來復興,而是復興帶來有果效的佈道,也是復興帶來有能力的佈道家。例如芬尼,1830年代在紐約州的一個鎮,半年之間他帶領了十萬人信耶穌,而那時美國人口大概是三千萬,相對今天的人口大概是三億。換句話說,半年之間他所帶領的相等於現在一百萬人信耶穌。趙鏞基牧師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教會,現在不夠一百萬人,可能大概七十萬,他花了多少時間?最少三十五年。在芬尼的復興中,他半年時間就一百萬人信耶穌,復興的時候帶來最大的增長。不是趙鏞基牧師帶來韓國的復興,是韓國的復興成全了趙鏞基牧師。其實早在趙鏞基牧師之前就有復興,但他是一個更合用的器皿。不單是他的教會增長,很多南韓的教會也都增長。據《全世界最大二十間教會》一書說,全世界最大二十間教會其中十間在南韓!在阿根廷復興之後,有一位牧師在首都只有幾十個人,五年之後教會十二萬五千人,因為整體的復興帶來突破性的教會增長,而且常常不是一間教會增長,而是很多的教會增長。
1910年的中國大概有五十萬的基督徒,1950年有一百萬基督徒,但是在這四十年之內,我們將每一次復興中得救的人數加起來,已經超過四十萬: 1910年東北大復興是吳約翰所帶來的,大概影響七百萬人;宋尚節的復興再加伯特利佈道團,大概十五萬人信耶穌;倪析聲的聚會所,從開始到1950年的時候,大概有七萬人;山東大復興大概有十萬人信耶穌。五十萬得救的人,五分四就是在這四次復興裡得救,而其他幾千傳道人、幾千宣教士所作的,加起來不過只是五分一,所以復興帶來的突破是完全不一樣的。【參:歐伊文著,司徒焯正編譯,《東亞教會大復興》,香港天道書樓,1981年,頁89。】
(二)大衛拜仁
大衛拜仁在70年代是校園團契的同工,專門負責美國校園團契每三年一次的固定聚會,就是在爾巴拿(Urbana)宣教大會,讓所有大專的基督徒參加,傳遞宣教的異象、鼓勵他們獻身宣教,這是美國宣教中一個很大的力量,在整個福派事工裡面,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他身在其中卻有很深的挫折感,因為其實在這個大會真正回應委身宣教的人不多,由站起來到臺上再到出外宣教的更少,到了宣教工場結果、領人信主的就更加少。
後來他看到慕安得烈寫的兩本書,其中一本是講1900年愛丁堡宣教大會,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因為自1885年英美的教會都喊著一個口號「1900年全世界信耶穌」,鼓吹宣教運動,也帶動禱告運動,所以單單大專畢業出外的就有五萬人,他們相信加上禱告能夠在1900年讓全世界信耶穌。當然,1900年時沒有全世界信耶穌,單單以非洲來說只有4%的基督徒,所以他們在1900年開了一個大會檢討這個運動的效果、可以努力的地方等。他們原本想邀請慕安得烈作講員,因為慕是荷蘭人,曾經在南非帶動復興,他也非常積極地向原住民的黑人傳福音,他是當時眾教會所尊重的神的僕人,他也算是一個宣教士,所以大會就希望他來作講員。但當時剛好英國跟荷蘭有戰爭,所以慕就不能去,大會就把結束後的手冊做成一個報告寄給他。慕就寫了一本書《宣教的關鍵問題》,提到「我看這報告裡面有各種的計劃,怎樣招募宣教士,怎樣訓練他們,怎樣籌募經費,怎樣差他們出去,很周詳的計劃,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沒有提到禱告。所以大會所提到的都是空的。」
到1911年又有一次愛丁堡的宣教會議,大會也想邀請慕去作講員,慕也是因為戰爭不能去,大會又把報告寄給慕,慕又寫了一本書《教會的光景》,慕提到大會推動宣教很好,但是教會的屬靈光境軟弱無力、不冷不熱,這樣怎能宣教?所以慕提出教會要復興,因為教會沒有復興,信徒不冷不熱,誰會委身宣教,宣教工場上生活不適應,有各樣的危險,又要學語言,一定要火熱的基督徒,有很大的心志。第二,就算人願意宣教,他會很自然把自己母會的經驗及作法帶到外面,一個所謂基督教國家運作成為的軟弱教會,若到了宣教工場運作,鐵定是一間更軟弱的教會。所以宣教有果效,必須是復興的教會,人帶著復興的火到宣教工場,靠著復興的能力衝破一切的攔阻,才能夠有宣教的果效和強壯的教會。所以當然需要透過禱告,帶下復興,才能宣教。
大衛拜仁看了這兩本書後有所覺悟,遂於1980年離開校園團契,建立了一個機構,鼓吹「禱告、復興、宣教」,發起一個「同心求復興運動」。1984年在漢城說服了葛培理,舉辦了一個世界性的會議,主題也是「禱告、復興、宣教」,邀請了特別有這方面領受的講員到來,華人唯一被邀請去的就唐崇榮牧師。我覺得唐崇榮牧師多講這些資訊是非常好的,少講一些其他的資訊,這樣會對神的國度更有幫助。他們邀請了唐牧師講「禱告」、「復興」,講得非常好,所以大會非常成功。
1970年代加拿大的復興有一個小環節。有一位浸信會的牧師叫布克比,他並不是復興的主軸,他只是被捲到復興當中,但是他的教會在5年之內,拓展出200間教會。當復興的時候,非常有能力地植堂,是非常快速的植堂。現在的香港教會大概有1200間,其中400間是在九O年代所建立,換句話說有800間教會是在20年內植了400間教會。大概一間教會五年植出200間教會,十年植出400間,復興的時候所拓植的,等如香港教會800間教會所拓植。福音派強調植堂宣教,可是到了復興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植堂和宣教。
(三)亞瑟華理斯
亞瑟華理斯(Arthur Wallis)是近代靈恩運動裡一個代表性人物,他是一位先知性教師,他領導整個靈恩運動。他寫的一本非常被稱讚的書《奮進的基督徒》,另外一本是《神所揀選的禁食》。
他的父親是開放弟兄會的傳道人,就是在英國有一個弟兄會的運動,後來分裂為兩派,一派為關閉派以達密為首,另一派是開放派以穆勒為首。關閉派以為他們是最屬靈的,他們聖餐的時候其他信徒沒有資格參加;但是開放派與其他教會有很多往來。其後傳到中國,倪析聲大多走關閉派的道路,但聚會所及台灣的門徒之家都走開放派的道路,而香港的聚會所大概也是走開放派的道路。
亞瑟華理斯十多歲的時候父親帶他到威爾斯去觀光旅遊,住在父親朋友的家,朋友就帶他們四處遊覽,後來帶他們到一個小學教室。但是他們覺得奇怪小學教室有甚麼好看呢,父親的朋友解釋說這個地方是威爾斯復興開始的地方,火從這裡降下,復興從這裡開始──伊凡士到了26歲終於找到一間神學院接納一個小學畢業生,他讀了一年後上帝對他說:回你的家鄉去,他本來不願意,後來生病就只好回家去,回去後病就好了。回去後伊凡士對以前牧師說聖靈感動他開特會,請牧師為他安排。那位牧師覺得這個年青人愛主,但是忽然說要辦特會,牧師心裡起了疑問他有這麼強的份量嗎?當時的威爾斯也是非常的追求,邀請了很多有恩膏的講員都到過威爾斯,但都沒帶來過復興。牧師心裡就覺得這個年青人的要求是不是有點過份,所以就沒有答應。伊就帶著他的弟弟、妹妹、後來的妹夫、一些青年團契的教師,到了他小學的教室跪下來禱告,火就降下來,他們看到異象威爾斯被提到半空中,一片土地上面有很多的人,伊就說他看見後就說神要拯救威爾斯很多的人。後來他的妹夫對他說你看到有多少人,伊說大概有十萬人。後來復興的時候,真的十萬人歸主。
亞瑟華理斯父親的朋友講這事跡的時候,神的榮耀就充滿這個教室,他當時十幾歲,他向神禱告:主呀!求禰再一次的復興。到他二十幾歲,即1949年復興的時候, 亞瑟華理斯就非常興奮,因為他渴望復興很久,他禱告看到異象在一個草場上遠遠的有火燒起來,而且愈燒愈近,神就給他以賽亞書35:7-8「發光的沙(或譯:蜃樓)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在野狗躺臥之處,必有青草、蘆葦和蒲草。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稱為聖路。」他非常興奮,還有神的應許,他回到英國就推動禱告運動,因為他是很有恩膏的講員,也是被人所敬重、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當運動推動時就有很多人來回應。幾年的禱告運動都沒有效果,就是因為浸信會禱告求的是浸信會復興;衛理公會求衛理公會復興;信義會求信義會的復興。Arthur Wallis就問上帝:為甚麼我們禱告了那麼多都沒有復興?上帝說對他說:因為我很頭痛,如果我聽浸信會的禱告浸信會復興,其他宗派裡面愛主的都會跑去,而其他宗派剩下的都是冷淡的、不冷不熱的基督徒,這些教會就會軟弱無力,甚至要倒閉。所以上帝說,為了公平起見全部都不要復興。
Arthur Wallis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認為禱告的原則是祈求聖靈的澆灌,所以他們一直在禱告。有一些五旬宗的人來對他說,聖靈已經來了,五旬節已經來了,我們不需要再求,我們來領受就對。所以他就改變,他不再破切求聖靈澆灌,而是單單敬拜、領受,聖靈也作工,他們就進入了靈恩運動。所以50年代推動禱告求復興,60年代推動聖靈運動亦帶來相當大的效果。
到了70年代,很多傳統的教會領受靈恩,但卻是很慢。有一些教會接受敬拜讚美,方言卻是要討論討論;有些敬拜讚美、說方言,卻不醫病;有些則醫病不趕鬼。所以一個一個階段要真正更新改變是非常的慢,也有很多的攔阻,可能是牧師贊成,執事不贊成;或是執事鼓吹,牧師不贊成;或是牧師、執事都鼓吹,卻是信徒沒有反應。所以他就有很深的挫折感,他想這些傳統教會攔阻太多。在70年代中期,Arthur Wallis找了七位獨立的靈恩教會牧師,開了兩日的研討會,研討新約教會的模式,後來變成22個人來到聚會,他們經過思考之後就走使徒團隊的路,他們相信五重職事,開拓很多教會,在這團隊當中興起很多的使徒團隊。在70年代開始只有幾千人,到了80年代大大興旺,達125000人。全英國福音派的信徒三分一以上都來過聚會,靈恩派二分一以上也都來過,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恢復運動」,Arthur Wallis就被稱為恢復運動之父。但他晚年寫了一篇文章,雖然他是推動靈恩運動,但他指出靈恩運動不是復興,靈恩運動並沒有接到他所期望的復興。
為甚麼不是復興?因為:(1)沒有深刻的悔改,所有的聖靈工作裡沒有帶下人很深刻的悔改;2、同樣社會的風氣沒有很明顯的改變,在歷代的復興裡面都有很深的悔改,然後整個社會就改變;3、基督徒的比例沒有明顯的特破。
Arthur Wallis過世不久,他的兒子把以前的一本書《In the Day of Power》再出版,他們終於體會到他們原來的路線,就是求復興的路線才是對的,所以他們就回到起初的路線上。雖然靈恩運動是神的工作,恢復運動、使徒團隊是神的工作,但他們真正渴望、真正期待的還是復興有突破性的影響,是在道德上、在基督徒的比率上面有突破性的影響。
(四)雷歐納( Leonard Ravenhill)
雷歐納( Leonard Ravenhill)是美國一個自由傳道人,他寫了一本很好的書《復興為何遲延》,是一本關於復興的經典書籍,指出美國教會需要求復興。大概四十年,大部份的人覺得他頭腦有問題,他的信息沒有太大的回應,但他是曠野的呼喊,他私下也幫助了很多的人,比如一位神召會的牧師David Vincent,他的一本書《彈簧刀與十字架》談及他的見證,他在鄉下牧會牧到紐約,帶了很多幫派的人信耶穌,叫做「挑戰青少年」,興起很多的器皿,後來雷歐納就幫助他,讓他不單有外在的恩賜,也走向內在生命的路,後來他同輩的人很多都跌倒,但是David Vincent到現在八十多歲,神還是使用他。
另外他也幫助浸信會發起了一個叫「豐盛運動」的更新運動,影響了美國五千間的浸信會進入更新,他們吸收靈恩運動的精華,但是以浸信會的方式來推動,包括米勒夫也是這個運動的一部份,鄺健雄的教會也是這個運動帶來祝福的一部份。最明顯的影響是溫約翰,他最初推行Power Ministry相當成功,到87、88年高峰的時候,陳仲輝牧師、許忠實牧師參加葡萄園的聚會,經歷聖靈的工作,所以就產生了愛修園。但88年之後開始走下坡,91年我參加了聚會,溫約翰在臺上承認自己在曠野裡面已經五年,神的同在不在他們當中已經快五年了。那時候甘保羅(Paul Cain)來找他,畢邁可(Mike Bickle)將甘保羅邀請出來,他之前並不認識溫約翰,但是聖靈感動他打電話去向溫約翰說:上帝有話說,你要清理葡萄園,不然我就丟棄葡萄園,然後把溫約翰手下的同工所犯的罪全都講出來,溫約翰非常驚奇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怎知道他同工的名字,怎知道他們所犯的罪,其實有一些罪溫約翰也知道,只是他沒有認真對付這些罪。所以神就透過甘保羅對他說話。因此溫約翰馬上邀請甘保羅作特會的講員。甘保羅說為了再給他一個印證,他說他去那天會有地震,離開那天也會有地震。結果甘保羅去的那天,洛杉磯地震,他離開洛杉磯的那一天就有亞米尼亞大地震,而且死了成千上萬人。之後溫約翰的特會就改變主題,除了權能事奉以外,也強調愛慕耶穌。
後來雷歐納的兒子加入畢可邁(Mike Bickle) 的團隊,將他的父親請出來,所以他父親也來到溫約翰這邊。溫約翰也對他非常順服,溫約翰的第三波特會就強調復興,他第一次辦的「復興之火」特會我也有參加,那次這個老的雷歐納,他一上臺就帶詩歌<聖哉聖哉聖哉>,然後才講道,他說:我聽說你們教會專門強調power ministry,好像很有能力的樣子,但是我來了看了一兩天,為甚麼我一點能力都沒有看到,我就回想到以前衛斯理時代,他講道人就痛哭流涕、人就悔改、社會就改變,那個才是能力,我在這裡看不到。他講完溫約翰就上去抱著他說,這是我的老師。所以當時就把復興的負擔放在葡萄園運動裡面。
其實那時候香港也曾邀請他來,只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弱不能來。他過世的時候沒也有看見他所呼喊四十年的復興,但是他所做的並不徒然,後來阿根廷大復興中有三個主要器皿,一個是John Key ,他是主任牧師;一個是Steven Hill,他是講道的;一個叫Michael Brown,他是工人學院的院長,後者兩人都是雷歐納所栽培出來的,所以雷歐納說在他工人訓練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復興的課程,一個是禱告的課程,這是他生命的根基,雖然他死了,但他仍然說話,透過他所訓練的人,將復興帶起來。
為復興所投入的絕不會徒然,時候到了就會結出果子,很大的突破。阿根廷大復興在頭幾年就有十二萬年青人悔改信耶穌,信耶穌的年青人從那時候到現在有二十萬;很多教會點起復興的火,幾百萬人到那邊經歷生命的改變,雖然沒有做成全美國的復興,但是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復興,因為有一個人在那裡呼喊了四十年,他相信禱告是復興的出路,所以他呼喊,付出代價,最後就帶來復興。
復興就是聖靈的澆灌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1-47)
五旬節的時候聖靈澆灌下來,好像大風吹進他們的房子,有火舌降在他們身上,之後就形成教會。我們來仔細看這個教會,這是一個榮耀的教會、健康的教會,每一方面都是很有力量,所以講一篇道就有三千人信主,而且是非常紮心,是聖靈紮他們的心,信耶穌的第一天就成為門徒,怎樣證明他是門徒?就是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他聽到後就守住,他就做出來,一直做到他離世的時候,因為他恆心遵守。最有名的學園傳道會,他們栽培一個人多久就成門徒?約三年;多久能夠成為一個栽培別人成為門徒的人?七年。復興的時候,信主的一天就成為門徒。經文說「使徒行了許多奇事、神蹟」,這是聖靈工作,就是我們現在所強調的權能事奉。有人統計過葡萄園教會的醫治個案,禱告100個,60個沒有結果,餘下的40個中的35個是傷風感冒、腰酸背痛,真正有癌症得醫治的,100個裡面可能不到一個。但我們看彼得所行的神蹟,是「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汙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徒5:16)是百分百得醫治,是各式各樣的疾病,普通小疾、嚴重的病,全部都得醫治,甚至影子經過的時候都得醫治,非常強的醫治能力,復興時候的神蹟奇事的力量,遠超過今天我們所做的。
這一章聖經也提到他們讚美神,並且得眾民的喜愛。今天我們也在推敬拜讚美,也都很好,但有些時候唱到有感動的時候,鄰居就會抱怨,因為吵到他們。但是初代教會的敬拜讚美,眾民都喜愛,聖靈也感動他們,再大聲也沒有關係。敬拜讚美有很強的感染力。他們也作小組,在殿裡、家中,天天聚會不覺得煩,現在我們G12一星期三次聚會,我們已經受不了,而他們在天天在殿裡、家裡,歡喜快樂,非常成功的小組教會,他們彼此相愛,都願意把自己的拿出來,當中沒有人會埋怨,我的就是你的,大家就是愛到這個程度。
現在我們推動傳福音,但是卻沒有看到一篇道就有三千人信耶穌;推動門訓,但是真正能成為門徒的,只是受栽培的一部份,而且速度很慢;推動權能事奉,我們彼此看到有神蹟,但是差距很大;我們常常說要彼此相愛,但是弟兄姊妹之間還有很多的糾紛、心裡的不滿;我們提倡敬拜讚美,是敬拜讚美帶來復興嗎?還是聖靈澆灌帶下很美的敬拜讚美?
我們要把因與果分別出來,我們能掌握「因」就能帶出很美的「果」。原因到底在那裡?就是在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澆灌下來。甚麼是復興呢?就是聖靈澆灌。如果我們好像馬可樓上面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直到聖靈澆灌下來,這樣的佈道就有很大的效果。當復興來到,愈多神蹟奇事發生,快速的增長超過我們所經驗。
所以我們一定要將因果分清楚,到底香港教會要走的路線是甚麼?我們要抓到重點,當我們抓到祝福的根源,我們會得著加培的效果。我不是指傳福音不重要,也不是不做門徒訓練,也不是不作權能事奉。若我們回頭去看耶穌帶領門徒的時候,耶穌派他們傳福音,派他們權能事奉,鼓勵他們凡物公用,他們也會敬拜讚美,守完最後晚餐,他們往橄欖上那裡敬拜讚美。但是當他們受試煉的時候,全部都沒有用,全部都四散,否認耶穌,經歷生命的破碎,發現自己的軟弱,逼切地禱告,得到神所應許從上而來的能力,領受聖靈。聖靈來了生命就完全不一樣,過去他們所做的現在能夠產生培增的果效。過去講道、傳福音有效,現在同樣地講道卻有十倍、百倍的果效;過去醫病與現在的醫病不一樣。所以香港的教會,過去所追求的這一切,操練這一切,並不是錯的,但是我們若不尋求從上頭來的能力,我們仍然可以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會有很大的突破。或許現在我們應該開始先將這些事放下,要好好禱告,在馬可樓上逼切禱告,尋求聖靈的澆灌,禱告到聖靈降臨,禱告到火從天降下來,禱告到聖靈像風吹進,香港就有突破,香港就有改變,復興就會發生。◙
【編輯組擇錄自2004/03/12學房課程】
我們為何要求復興?因為這是一個路線的問題。國家的路線非常重要,同樣地,屬靈的路線也非常重要,教會走的路線也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講求復興的「求」不單指禱告,而是人所有的心力專注在甚麼事情上。
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有一段時間的路線是錯誤的,他們叫做「左傾冒進主義」,帶來很多災害。後來改革開放的路線大體上是正確的,所以中國能夠和平崛起,雖然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比起過去已有很大的長進。台灣從1950到1988年路線大體上也正確,所以就創造了所謂的經濟奇蹟,但1988年到現在的路線愈來愈偏差,所以問題愈來愈多。
我做了一個有關1999年香港教會的簡單統計調查:在香港的教會有人專注傳福音,他們認為使萬民得救是神的心意,所以一定要全心的傳福音;一些認為教會是神旨意的中心,不單要傳福音,所以要建立教會,讓教會更新成長;有一些專注推動教會小組化,他們還把小組教會介紹成好像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有一些專注在權能事奉,他們認為這是教會更新的一個關鍵性課題;有一些專注推動敬拜讚美,他們認為敬拜讚美是神最悅納的事情,敬拜讚美就是屬靈突破的關鍵;有一些專注推動社會的服務,他們認為真正的基督教信仰要有外在的善行來表達出信仰的內涵,來印證上帝的愛,也認為社會服務能夠打開福音的門;有一些專注推動植堂,他們認為遍植教會就是完成大使命……。
這些努力都非常寶貴,這些方法也有它的道理,對神的國度也有幫助,但都有很嚴重的疏忽。下面我要舉四個人為例,他們都是20世紀在神的國度裡面特別有心的人,從他們的生平來體會復興的事情。
(一)歐伊文
歐伊文有幾本的作品被翻譯成中文,有一本是《東亞教會大復興》,書中提到20世紀初(1900-1930)神已經在亞洲作了復興的工作。歐伊文是英國人,他十幾歲時就去拜會威爾斯復興的器皿—伊凡士,威爾斯復興在教會復興史上有它特別的地位,很藉得我們思考。
在英國的歷史中有些復興器皿如衛斯理約翰非常有學問,他是皇家學院的院士,他寫了兩百多本書,2/3不是基督教的書,是討論社會問題的書。但是神在這次復興中揀選一個礦工伊凡士,他家裡非常的窮,小學畢業,但是非常愛主,他住在偏僻的鄉下,他求復興求了13年,當中有很多的故事,其中一個是在12歲的時候,在路上踫到教會的執事對他說,年青人呀,教會有禱告會特別是追求聖靈的禱告會,萬一有那一次聖靈來了而你沒有來,你就糟糕了。伊凡士相信就從12歲到26歲每天晚上參加禱告會,特別是追求聖靈的禱告會,他沒有一個晚上停止,13年的追求,終於有一次領受到聖靈的充滿,是非常深的聖靈充滿。這一次的復興出現很特別的現象,一年半中十萬人信耶穌,不止是因為很多人信耶穌,三年之內整個威爾斯地區,監獄無犯人,法官在街上逛街,因為沒有案件,員警天天作詩班獻詩,因為沒事幹。
1904年的復興通稱為「普世復興的搖籃」,認為從這裡開始的復興引發普世的復興。1905年印度的復興,消息傳到韓國1907年的復興,消息傳到美國1907的福音派復興,再加上1906年的五旬節復興。艾蘇撒街的復興影響到1909年中國的東北大復興,不單是一個地區的復興,還激發普世地方的復興。伊凡士27歲開始被神使用,但是28歲就退隱在家裡,他主要是作代禱的事奉,全時間為世界各地禱告。因為他的禱告,也因為其他人的禱告,世界各地都有復興。
神不使用伊凡士之後大部份人已忘記他,也沒有人再關心他,但是歐伊文這個當時只十幾歲的年青卻去拜訪他,請教他復興的事情。後來他憑信心到東歐宣教,他寫了一本書《神能》,以前有中文本叫「完全憑信心」,他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下在東歐宣教幾年,再到蘇聯宣教。到30年代的時候來到中國。1925年,上海有一個復興的起頭就是「伯特利佈道團」的興起,那一次的復興也帶來趙世光牧師的得救,所以才有今天的靈糧堂。那一次復興帶來的「伯特利佈道團」,它在各處帶動復興。而這一個英國人與他們一起,所以他就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神復興的作為,他同時對復興有很深的瞭解。到了50年代的時候,他回到美國也帶動一些復興在美國及巴西。其後到富勒神學院,教「教會復興史」。他是教會復興歷史的權威,他也寫了20幾本很厚的教會復興的書。
歐伊文的重點是指出復興與佈道的關係,復興與佈道是不同的,第一點,是效果完全不一樣。他指出大型佈道會如葛培理佈道會,流失率通常是95%,100個決志的,大概只有5個會受洗、加入教會成為穩定的會友。他說相對來看,威爾斯復興十年之後,1914年他到那裡統計決志的十萬人中,只剩下85%是熱心的基督徒,其餘15%有些回天家去,有些搬到美國去,有些到五旬宗派,所以只剩下85%。我們看見復興時候得救的都是真正跟隨主、一輩子跟主的基督徒,佈道會得著的流失率卻很高。
第二點,是佈道家從復興產生出來。他舉例說,第三波的普世大復興在1859到1861年的美國,兩年之內一百萬人信耶穌,沒有人傳福音。這是一個禱告的復興,是平信徒聚集一起禱告,各處都有午間禱告會,那些職場上的弟兄姊妹就犧牲休息的時間聚集一起禱告,聖靈就感動在美國各處,人就是這樣聚集一起禱告、唱詩歌、作見證、讀聖經、上臺分享見證,很多的城市,每天中午有幾萬人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禱告,一百萬人自己跑進教會,沒有特別傳福音,聖靈催逼他們進來。在英國同樣這一波的復興,一百萬人信耶穌亦沒有特別地傳福音,但在其中神特別興起慕迪,當時他是一個普通的傳道人,復興也不是他帶動,在復興當中他投入禱告,得到恩膏興起來,在他一生當中,另外得到一百萬人得救。所以說,器皿在復興當中成形,因為復興扭轉人的生命,好讓祂的恩膏能夠降在器皿身上。
葛培理1934年在維珍神學院唸書,一次復興臨到這一所神學院,他受到莫大的影響,然後他就開始服事。1948年,洛杉磯有一個教牧復興團契,聚集了三千人聚會,分享復興的負擔,呼召傳道人起來尋求復興。葛培理在場說,請為我禱告,因為他在洛杉磯有兩星期的佈道會,為他禱告的時候復興的火就臨到。他的佈道會由兩個星期變成八個星期,當中有很多有名望的人信耶穌,葛培理就一舉成名。從那時候開始神開始使用他帶動了整個福音派的運動,興起成熟、合用的器皿。
所以說,不是佈道帶來復興,而是復興帶來有果效的佈道,也是復興帶來有能力的佈道家。例如芬尼,1830年代在紐約州的一個鎮,半年之間他帶領了十萬人信耶穌,而那時美國人口大概是三千萬,相對今天的人口大概是三億。換句話說,半年之間他所帶領的相等於現在一百萬人信耶穌。趙鏞基牧師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教會,現在不夠一百萬人,可能大概七十萬,他花了多少時間?最少三十五年。在芬尼的復興中,他半年時間就一百萬人信耶穌,復興的時候帶來最大的增長。不是趙鏞基牧師帶來韓國的復興,是韓國的復興成全了趙鏞基牧師。其實早在趙鏞基牧師之前就有復興,但他是一個更合用的器皿。不單是他的教會增長,很多南韓的教會也都增長。據《全世界最大二十間教會》一書說,全世界最大二十間教會其中十間在南韓!在阿根廷復興之後,有一位牧師在首都只有幾十個人,五年之後教會十二萬五千人,因為整體的復興帶來突破性的教會增長,而且常常不是一間教會增長,而是很多的教會增長。
1910年的中國大概有五十萬的基督徒,1950年有一百萬基督徒,但是在這四十年之內,我們將每一次復興中得救的人數加起來,已經超過四十萬: 1910年東北大復興是吳約翰所帶來的,大概影響七百萬人;宋尚節的復興再加伯特利佈道團,大概十五萬人信耶穌;倪析聲的聚會所,從開始到1950年的時候,大概有七萬人;山東大復興大概有十萬人信耶穌。五十萬得救的人,五分四就是在這四次復興裡得救,而其他幾千傳道人、幾千宣教士所作的,加起來不過只是五分一,所以復興帶來的突破是完全不一樣的。【參:歐伊文著,司徒焯正編譯,《東亞教會大復興》,香港天道書樓,1981年,頁89。】
(二)大衛拜仁
大衛拜仁在70年代是校園團契的同工,專門負責美國校園團契每三年一次的固定聚會,就是在爾巴拿(Urbana)宣教大會,讓所有大專的基督徒參加,傳遞宣教的異象、鼓勵他們獻身宣教,這是美國宣教中一個很大的力量,在整個福派事工裡面,可以說是成功的,但是他身在其中卻有很深的挫折感,因為其實在這個大會真正回應委身宣教的人不多,由站起來到臺上再到出外宣教的更少,到了宣教工場結果、領人信主的就更加少。
後來他看到慕安得烈寫的兩本書,其中一本是講1900年愛丁堡宣教大會,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因為自1885年英美的教會都喊著一個口號「1900年全世界信耶穌」,鼓吹宣教運動,也帶動禱告運動,所以單單大專畢業出外的就有五萬人,他們相信加上禱告能夠在1900年讓全世界信耶穌。當然,1900年時沒有全世界信耶穌,單單以非洲來說只有4%的基督徒,所以他們在1900年開了一個大會檢討這個運動的效果、可以努力的地方等。他們原本想邀請慕安得烈作講員,因為慕是荷蘭人,曾經在南非帶動復興,他也非常積極地向原住民的黑人傳福音,他是當時眾教會所尊重的神的僕人,他也算是一個宣教士,所以大會就希望他來作講員。但當時剛好英國跟荷蘭有戰爭,所以慕就不能去,大會就把結束後的手冊做成一個報告寄給他。慕就寫了一本書《宣教的關鍵問題》,提到「我看這報告裡面有各種的計劃,怎樣招募宣教士,怎樣訓練他們,怎樣籌募經費,怎樣差他們出去,很周詳的計劃,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沒有提到禱告。所以大會所提到的都是空的。」
到1911年又有一次愛丁堡的宣教會議,大會也想邀請慕去作講員,慕也是因為戰爭不能去,大會又把報告寄給慕,慕又寫了一本書《教會的光景》,慕提到大會推動宣教很好,但是教會的屬靈光境軟弱無力、不冷不熱,這樣怎能宣教?所以慕提出教會要復興,因為教會沒有復興,信徒不冷不熱,誰會委身宣教,宣教工場上生活不適應,有各樣的危險,又要學語言,一定要火熱的基督徒,有很大的心志。第二,就算人願意宣教,他會很自然把自己母會的經驗及作法帶到外面,一個所謂基督教國家運作成為的軟弱教會,若到了宣教工場運作,鐵定是一間更軟弱的教會。所以宣教有果效,必須是復興的教會,人帶著復興的火到宣教工場,靠著復興的能力衝破一切的攔阻,才能夠有宣教的果效和強壯的教會。所以當然需要透過禱告,帶下復興,才能宣教。
大衛拜仁看了這兩本書後有所覺悟,遂於1980年離開校園團契,建立了一個機構,鼓吹「禱告、復興、宣教」,發起一個「同心求復興運動」。1984年在漢城說服了葛培理,舉辦了一個世界性的會議,主題也是「禱告、復興、宣教」,邀請了特別有這方面領受的講員到來,華人唯一被邀請去的就唐崇榮牧師。我覺得唐崇榮牧師多講這些資訊是非常好的,少講一些其他的資訊,這樣會對神的國度更有幫助。他們邀請了唐牧師講「禱告」、「復興」,講得非常好,所以大會非常成功。
1970年代加拿大的復興有一個小環節。有一位浸信會的牧師叫布克比,他並不是復興的主軸,他只是被捲到復興當中,但是他的教會在5年之內,拓展出200間教會。當復興的時候,非常有能力地植堂,是非常快速的植堂。現在的香港教會大概有1200間,其中400間是在九O年代所建立,換句話說有800間教會是在20年內植了400間教會。大概一間教會五年植出200間教會,十年植出400間,復興的時候所拓植的,等如香港教會800間教會所拓植。福音派強調植堂宣教,可是到了復興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植堂和宣教。
(三)亞瑟華理斯
亞瑟華理斯(Arthur Wallis)是近代靈恩運動裡一個代表性人物,他是一位先知性教師,他領導整個靈恩運動。他寫的一本非常被稱讚的書《奮進的基督徒》,另外一本是《神所揀選的禁食》。
他的父親是開放弟兄會的傳道人,就是在英國有一個弟兄會的運動,後來分裂為兩派,一派為關閉派以達密為首,另一派是開放派以穆勒為首。關閉派以為他們是最屬靈的,他們聖餐的時候其他信徒沒有資格參加;但是開放派與其他教會有很多往來。其後傳到中國,倪析聲大多走關閉派的道路,但聚會所及台灣的門徒之家都走開放派的道路,而香港的聚會所大概也是走開放派的道路。
亞瑟華理斯十多歲的時候父親帶他到威爾斯去觀光旅遊,住在父親朋友的家,朋友就帶他們四處遊覽,後來帶他們到一個小學教室。但是他們覺得奇怪小學教室有甚麼好看呢,父親的朋友解釋說這個地方是威爾斯復興開始的地方,火從這裡降下,復興從這裡開始──伊凡士到了26歲終於找到一間神學院接納一個小學畢業生,他讀了一年後上帝對他說:回你的家鄉去,他本來不願意,後來生病就只好回家去,回去後病就好了。回去後伊凡士對以前牧師說聖靈感動他開特會,請牧師為他安排。那位牧師覺得這個年青人愛主,但是忽然說要辦特會,牧師心裡起了疑問他有這麼強的份量嗎?當時的威爾斯也是非常的追求,邀請了很多有恩膏的講員都到過威爾斯,但都沒帶來過復興。牧師心裡就覺得這個年青人的要求是不是有點過份,所以就沒有答應。伊就帶著他的弟弟、妹妹、後來的妹夫、一些青年團契的教師,到了他小學的教室跪下來禱告,火就降下來,他們看到異象威爾斯被提到半空中,一片土地上面有很多的人,伊就說他看見後就說神要拯救威爾斯很多的人。後來他的妹夫對他說你看到有多少人,伊說大概有十萬人。後來復興的時候,真的十萬人歸主。
亞瑟華理斯父親的朋友講這事跡的時候,神的榮耀就充滿這個教室,他當時十幾歲,他向神禱告:主呀!求禰再一次的復興。到他二十幾歲,即1949年復興的時候, 亞瑟華理斯就非常興奮,因為他渴望復興很久,他禱告看到異象在一個草場上遠遠的有火燒起來,而且愈燒愈近,神就給他以賽亞書35:7-8「發光的沙(或譯:蜃樓)要變為水池;乾渴之地要變為泉源。在野狗躺臥之處,必有青草、蘆葦和蒲草。在那裏必有一條大道,稱為聖路。」他非常興奮,還有神的應許,他回到英國就推動禱告運動,因為他是很有恩膏的講員,也是被人所敬重、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當運動推動時就有很多人來回應。幾年的禱告運動都沒有效果,就是因為浸信會禱告求的是浸信會復興;衛理公會求衛理公會復興;信義會求信義會的復興。Arthur Wallis就問上帝:為甚麼我們禱告了那麼多都沒有復興?上帝說對他說:因為我很頭痛,如果我聽浸信會的禱告浸信會復興,其他宗派裡面愛主的都會跑去,而其他宗派剩下的都是冷淡的、不冷不熱的基督徒,這些教會就會軟弱無力,甚至要倒閉。所以上帝說,為了公平起見全部都不要復興。
Arthur Wallis的第二個重點,就是認為禱告的原則是祈求聖靈的澆灌,所以他們一直在禱告。有一些五旬宗的人來對他說,聖靈已經來了,五旬節已經來了,我們不需要再求,我們來領受就對。所以他就改變,他不再破切求聖靈澆灌,而是單單敬拜、領受,聖靈也作工,他們就進入了靈恩運動。所以50年代推動禱告求復興,60年代推動聖靈運動亦帶來相當大的效果。
到了70年代,很多傳統的教會領受靈恩,但卻是很慢。有一些教會接受敬拜讚美,方言卻是要討論討論;有些敬拜讚美、說方言,卻不醫病;有些則醫病不趕鬼。所以一個一個階段要真正更新改變是非常的慢,也有很多的攔阻,可能是牧師贊成,執事不贊成;或是執事鼓吹,牧師不贊成;或是牧師、執事都鼓吹,卻是信徒沒有反應。所以他就有很深的挫折感,他想這些傳統教會攔阻太多。在70年代中期,Arthur Wallis找了七位獨立的靈恩教會牧師,開了兩日的研討會,研討新約教會的模式,後來變成22個人來到聚會,他們經過思考之後就走使徒團隊的路,他們相信五重職事,開拓很多教會,在這團隊當中興起很多的使徒團隊。在70年代開始只有幾千人,到了80年代大大興旺,達125000人。全英國福音派的信徒三分一以上都來過聚會,靈恩派二分一以上也都來過,形成了一個非常強的「恢復運動」,Arthur Wallis就被稱為恢復運動之父。但他晚年寫了一篇文章,雖然他是推動靈恩運動,但他指出靈恩運動不是復興,靈恩運動並沒有接到他所期望的復興。
為甚麼不是復興?因為:(1)沒有深刻的悔改,所有的聖靈工作裡沒有帶下人很深刻的悔改;2、同樣社會的風氣沒有很明顯的改變,在歷代的復興裡面都有很深的悔改,然後整個社會就改變;3、基督徒的比例沒有明顯的特破。
Arthur Wallis過世不久,他的兒子把以前的一本書《In the Day of Power》再出版,他們終於體會到他們原來的路線,就是求復興的路線才是對的,所以他們就回到起初的路線上。雖然靈恩運動是神的工作,恢復運動、使徒團隊是神的工作,但他們真正渴望、真正期待的還是復興有突破性的影響,是在道德上、在基督徒的比率上面有突破性的影響。
(四)雷歐納( Leonard Ravenhill)
雷歐納( Leonard Ravenhill)是美國一個自由傳道人,他寫了一本很好的書《復興為何遲延》,是一本關於復興的經典書籍,指出美國教會需要求復興。大概四十年,大部份的人覺得他頭腦有問題,他的信息沒有太大的回應,但他是曠野的呼喊,他私下也幫助了很多的人,比如一位神召會的牧師David Vincent,他的一本書《彈簧刀與十字架》談及他的見證,他在鄉下牧會牧到紐約,帶了很多幫派的人信耶穌,叫做「挑戰青少年」,興起很多的器皿,後來雷歐納就幫助他,讓他不單有外在的恩賜,也走向內在生命的路,後來他同輩的人很多都跌倒,但是David Vincent到現在八十多歲,神還是使用他。
另外他也幫助浸信會發起了一個叫「豐盛運動」的更新運動,影響了美國五千間的浸信會進入更新,他們吸收靈恩運動的精華,但是以浸信會的方式來推動,包括米勒夫也是這個運動的一部份,鄺健雄的教會也是這個運動帶來祝福的一部份。最明顯的影響是溫約翰,他最初推行Power Ministry相當成功,到87、88年高峰的時候,陳仲輝牧師、許忠實牧師參加葡萄園的聚會,經歷聖靈的工作,所以就產生了愛修園。但88年之後開始走下坡,91年我參加了聚會,溫約翰在臺上承認自己在曠野裡面已經五年,神的同在不在他們當中已經快五年了。那時候甘保羅(Paul Cain)來找他,畢邁可(Mike Bickle)將甘保羅邀請出來,他之前並不認識溫約翰,但是聖靈感動他打電話去向溫約翰說:上帝有話說,你要清理葡萄園,不然我就丟棄葡萄園,然後把溫約翰手下的同工所犯的罪全都講出來,溫約翰非常驚奇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怎知道他同工的名字,怎知道他們所犯的罪,其實有一些罪溫約翰也知道,只是他沒有認真對付這些罪。所以神就透過甘保羅對他說話。因此溫約翰馬上邀請甘保羅作特會的講員。甘保羅說為了再給他一個印證,他說他去那天會有地震,離開那天也會有地震。結果甘保羅去的那天,洛杉磯地震,他離開洛杉磯的那一天就有亞米尼亞大地震,而且死了成千上萬人。之後溫約翰的特會就改變主題,除了權能事奉以外,也強調愛慕耶穌。
後來雷歐納的兒子加入畢可邁(Mike Bickle) 的團隊,將他的父親請出來,所以他父親也來到溫約翰這邊。溫約翰也對他非常順服,溫約翰的第三波特會就強調復興,他第一次辦的「復興之火」特會我也有參加,那次這個老的雷歐納,他一上臺就帶詩歌<聖哉聖哉聖哉>,然後才講道,他說:我聽說你們教會專門強調power ministry,好像很有能力的樣子,但是我來了看了一兩天,為甚麼我一點能力都沒有看到,我就回想到以前衛斯理時代,他講道人就痛哭流涕、人就悔改、社會就改變,那個才是能力,我在這裡看不到。他講完溫約翰就上去抱著他說,這是我的老師。所以當時就把復興的負擔放在葡萄園運動裡面。
其實那時候香港也曾邀請他來,只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弱不能來。他過世的時候沒也有看見他所呼喊四十年的復興,但是他所做的並不徒然,後來阿根廷大復興中有三個主要器皿,一個是John Key ,他是主任牧師;一個是Steven Hill,他是講道的;一個叫Michael Brown,他是工人學院的院長,後者兩人都是雷歐納所栽培出來的,所以雷歐納說在他工人訓練中,影響最大的一個是復興的課程,一個是禱告的課程,這是他生命的根基,雖然他死了,但他仍然說話,透過他所訓練的人,將復興帶起來。
為復興所投入的絕不會徒然,時候到了就會結出果子,很大的突破。阿根廷大復興在頭幾年就有十二萬年青人悔改信耶穌,信耶穌的年青人從那時候到現在有二十萬;很多教會點起復興的火,幾百萬人到那邊經歷生命的改變,雖然沒有做成全美國的復興,但是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復興,因為有一個人在那裡呼喊了四十年,他相信禱告是復興的出路,所以他呼喊,付出代價,最後就帶來復興。
復興就是聖靈的澆灌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1-47)
五旬節的時候聖靈澆灌下來,好像大風吹進他們的房子,有火舌降在他們身上,之後就形成教會。我們來仔細看這個教會,這是一個榮耀的教會、健康的教會,每一方面都是很有力量,所以講一篇道就有三千人信主,而且是非常紮心,是聖靈紮他們的心,信耶穌的第一天就成為門徒,怎樣證明他是門徒?就是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他聽到後就守住,他就做出來,一直做到他離世的時候,因為他恆心遵守。最有名的學園傳道會,他們栽培一個人多久就成門徒?約三年;多久能夠成為一個栽培別人成為門徒的人?七年。復興的時候,信主的一天就成為門徒。經文說「使徒行了許多奇事、神蹟」,這是聖靈工作,就是我們現在所強調的權能事奉。有人統計過葡萄園教會的醫治個案,禱告100個,60個沒有結果,餘下的40個中的35個是傷風感冒、腰酸背痛,真正有癌症得醫治的,100個裡面可能不到一個。但我們看彼得所行的神蹟,是「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汙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徒5:16)是百分百得醫治,是各式各樣的疾病,普通小疾、嚴重的病,全部都得醫治,甚至影子經過的時候都得醫治,非常強的醫治能力,復興時候的神蹟奇事的力量,遠超過今天我們所做的。
這一章聖經也提到他們讚美神,並且得眾民的喜愛。今天我們也在推敬拜讚美,也都很好,但有些時候唱到有感動的時候,鄰居就會抱怨,因為吵到他們。但是初代教會的敬拜讚美,眾民都喜愛,聖靈也感動他們,再大聲也沒有關係。敬拜讚美有很強的感染力。他們也作小組,在殿裡、家中,天天聚會不覺得煩,現在我們G12一星期三次聚會,我們已經受不了,而他們在天天在殿裡、家裡,歡喜快樂,非常成功的小組教會,他們彼此相愛,都願意把自己的拿出來,當中沒有人會埋怨,我的就是你的,大家就是愛到這個程度。
現在我們推動傳福音,但是卻沒有看到一篇道就有三千人信耶穌;推動門訓,但是真正能成為門徒的,只是受栽培的一部份,而且速度很慢;推動權能事奉,我們彼此看到有神蹟,但是差距很大;我們常常說要彼此相愛,但是弟兄姊妹之間還有很多的糾紛、心裡的不滿;我們提倡敬拜讚美,是敬拜讚美帶來復興嗎?還是聖靈澆灌帶下很美的敬拜讚美?
我們要把因與果分別出來,我們能掌握「因」就能帶出很美的「果」。原因到底在那裡?就是在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澆灌下來。甚麼是復興呢?就是聖靈澆灌。如果我們好像馬可樓上面同心合意、恆切禱告,直到聖靈澆灌下來,這樣的佈道就有很大的效果。當復興來到,愈多神蹟奇事發生,快速的增長超過我們所經驗。
所以我們一定要將因果分清楚,到底香港教會要走的路線是甚麼?我們要抓到重點,當我們抓到祝福的根源,我們會得著加培的效果。我不是指傳福音不重要,也不是不做門徒訓練,也不是不作權能事奉。若我們回頭去看耶穌帶領門徒的時候,耶穌派他們傳福音,派他們權能事奉,鼓勵他們凡物公用,他們也會敬拜讚美,守完最後晚餐,他們往橄欖上那裡敬拜讚美。但是當他們受試煉的時候,全部都沒有用,全部都四散,否認耶穌,經歷生命的破碎,發現自己的軟弱,逼切地禱告,得到神所應許從上而來的能力,領受聖靈。聖靈來了生命就完全不一樣,過去他們所做的現在能夠產生培增的果效。過去講道、傳福音有效,現在同樣地講道卻有十倍、百倍的果效;過去醫病與現在的醫病不一樣。所以香港的教會,過去所追求的這一切,操練這一切,並不是錯的,但是我們若不尋求從上頭來的能力,我們仍然可以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會有很大的突破。或許現在我們應該開始先將這些事放下,要好好禱告,在馬可樓上逼切禱告,尋求聖靈的澆灌,禱告到聖靈降臨,禱告到火從天降下來,禱告到聖靈像風吹進,香港就有突破,香港就有改變,復興就會發生。◙
【編輯組擇錄自2004/03/12學房課程】
聖經中的五個約--大衛鮑森講座
在線觀看大衛鮑森臺灣培靈會講座《聖經中的五個約》
|
|||||||||||||
/劉曉頤
|
|||||||||||||
巴柝聲牧師(以下簡稱巴):今天有個很特別的機會可以在GOOD TV訪問大衛‧鮑森牧師,多問他一些關於他自己以及這次來臺北舉辦研經培靈會的期待與希望達到的影響。
巴:可不可以先談談你自己,你的信仰與家庭? 大衛.鮑森牧師(以下簡稱鮑):我生於基督徒家庭,我的先祖約翰.鮑森是約翰.韋斯利當時的重要同工,所以我的全名是約翰.大衛.鮑森。 17歲時真正得救,結婚54年,我的太太一直很包容我,我們育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已回天家,共有五個孫子。我想先談談我的人生重要轉折點,我原先想成為 農夫也樂於務農,預計21歲時接掌農場,因此我的課餘閑暇時間都在農場裏,16歲從學校畢業後,就進入農業系。但17歲重生得救後,我開始四處傳講神的 道,帶領80位年輕人,當時吉普車是我的活動講臺。我也面臨抉擇,思索要從事農業還是投入教會服事,並禱告求神指引我未來的道路。這也成為我服事的原則, 由上帝來告訴我當行的路,而非自己揣測上意。一天早晨我禱告神,希望盡快明白神的旨意,當天中午走在街上,遇到一個衛理公會的老牧師,他說:「大衛,你怎 麽還沒開始投入教會服事?」那是一個印證,我就開始投入教會事工。幾個禮拜後,我擔任教授的父親,把我叫到書房說:「有個農場等候你的回復。」我表示不 行,因為天父的決定更重要。 |
|||||||
我拿到農業學的學士,就開始投入教會事奉。他們一開始派我到靠近北極圈的島嶼上服事,我在那邊有一年的全職事奉,牧養五間教會,之後到了 劍橋念神學碩士,我的信仰差點被摧毀,那裏的研經仿佛被剪刀剪得破碎不堪,那兩年我幾乎無法傳福音。還好有兩本書幫助我恢復信心,其一是紐畢.真主教 (Lesslie Newbigin)的著作,其二是奧斯卡.庫爾曼(Oscar
Cullmann)的《基督與時間》(Christ and Time)。之後我加入衛理公會,成為他們的傳道人,也同時從事佈道工作,那一年內,我發現自己不擅長佈道傳福音,但這很好—一旦你發現你不適合做什麽, 你就能更自由地活出神要你成為的人。
後來我加入皇家空軍,成為他們的軍牧,發現他們需要生活化的信仰,而我的講道對他們而言不夠實用,於是決定帶領他們在半年時間內從創世記到 啟示錄把整本聖經念完,此時我更明白了我的呼召,因為他們開始明白聖經後,對神的旨意與計劃有了更具體的響應。 巴:容我打個岔,你雖生於基督徒家庭,但17歲才真正重生得救,隨即火熱起來,馬上開始傳福音,似乎是很激進的轉折?
長說,神給他一句話要特別對我說,就是:「我的兒子啊,你在我所差遣你去的地方非常忠心教導,我現在釋放你,擴大你的境界,但是你要完全降服於我,將你的教會交給我,因為這是我的教會,我的會眾。我要你離開這裏,繼續忠心服事,直到見主面。」
本來長老們不想讓我走,後來他們恩慈地同意繼續付我薪水,一開始先資助我,讓我看看有沒有其它服事機會,之後再還錢。約一年半之後,我開始 財務獨立,巡迴傳道服事正式開始,我從一個牧養地方教會的教牧長,成為側重先知教導的教師,巡迴各地,看見許多教會界應該要改善的現象,我有負擔要跟教牧 領袖分享,求神給我更好的方式來分享。 神讓我看見傑裏邁亞書三十章二節:「你將我對你說過的一切話都寫在書上」,我就開始成為作者。我從來沒想過要成為作家,但是神要我將它寫成書,我就開始進入寫作,我寫了30本書,都是用筆。 巴:我都是用計算機,你竟用筆一次寫下來。 鮑:對,我都是完完全全用筆寫下來,再送出去。 巴:你是先想一想、講一講才寫? 鮑:我當然都先傳講過幾次了,然後用我的筆記,想過一遍,也有很多默想,在令人放鬆的地方,甚至在浴室裏都能有新的得著,有時默想到水都涼了。我不用電 腦、手機,沒有電郵信箱也沒有電話留言,雖然我的大兒子是高科技工作者,多年來也無法改變我用鋼筆寫書的習慣。 巴:你現在80歲,依然積極傳遞神的話語,特別是預言化的方向。 鮑:有些人希望我繼續努力服事,為我禱告。我幾年前的確有告訴神,我80歲仍要繼續服事,所以神響應了我的禱告,只要我還合適,我就願意繼續服事。
自中東,地球的中心基點是耶路撒冷,所以對大家而言,基督徒的信仰是外國信仰。神把祂的兒女放在世界的中心點,很多人覺得基督信仰是西方的信仰,因為很多宣教士來自西方,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解。
首先我們需要將基督的福音與各種文化作出區隔。福音其實自成一格,迥異於任何屬世文化,東西皆然。神透過猶太人的手將聖經寫下,其中蘊含希伯來人的。而西方思想則是以希臘文化為基底,也因此基督教才會在一開始被歐美人認定是東方的。 無論是東方、西方,福音本身跟文化並無關聯,我們在臺灣要避免西方的色彩,避免為福音添加「文化」包裝,因為真理本身不受文化局限。此 外,我們要認識猶太人的思考,例如對希臘人而言,靈魂跟身體是完全分開的,身體是會敗壞的,靈魂受到肉體囚禁,所以脫離身體是種自由;但希伯來人卻覺得這 都是神創造的,神創造身體也創造靈魂。 最大的對差在於,希臘人期待靈魂脫離肉體,進入永恆,而希伯來人則期盼永恆的靈魂得著嶄新榮耀的身體,亦即全人的復活。所以現在超過80歲的我可以期盼將來獲得33歲的榮耀身體囉。 巴:身為宣教士,我註意到約從1980年起,基督徒的多數人口並非分佈於歐美西方,況且許多宣教士乃從中國、臺灣、新加坡、非洲、南 美、南韓差派出去,故就史實而言,基督教並非洋教。
鮑:多年來我不斷告訴英國同胞,我們也需要海外的宣教士進入英國傳福音,數百年前,我們差派西方宣教士進入他國,如今我們同樣需要其它國家的宣教士向我們
傳福音。
巴:你剛提到以色列耶路撒冷是世界的重心,又說美國政府介入黎巴嫩這些衝突等。一方面有些基督徒認為猶太人、以色列人跟神的計劃沒有關 系,另外有些人認為以色列人是神的選民。
鮑:1967年之前,我對以色列沒有什麽認識,只知道舊約聖經是以色列為中心,1967年我去以色列,就是為了看看聖經史地,做個歷史考察而已,結果六日 戰爭開打,我看著電視一直在想說,我等於是在螢幕上見證神帶領以色列人重新建國,神還是他們的神,他們還是神的百姓。所以戰爭最後,我們終於來到戈蘭高
地,但是子彈還是亂飛,還是陷入戰火。我看到戈蘭高地時想說,以色列人怎麽有辦法攻下這裏?因為戰事對他們很不利,我越是問,以色列士兵就越向我強調,這 一定是神的作為。
那時我就開始研究聖經,新約、舊約很多預言正在實現,聖經有許多預言,735件是關於未來的事,696件項已經發生了,要相信剩下那些 會實現,也不是太難了。還沒實現的部份很多跟以色列有關,所以我知道神對猶太人的計劃還沒完,開始對猶太人有興趣,去以色列研究他們的現況,現在則研究它 們的未來。 這並不表示我對完全同意官方作為,人都會犯錯,身為以色列的朋友,我甚至有公開批評他們的一些錯誤。猶太人在二次大戰中遭屠殺的有150萬個是兒童,我在 紀念館追思會對六百個以色列人說:「你們期待世人同情,因為600萬個受害者中有150萬是兒童,但是1948年,你們也有150萬個嬰孩遭墮胎,你們也 殺了很多自己的孩子。」聽眾非常震驚。 談到最後,以色列總理居然跟我說他是不可知論者,我這外邦人都還相信神對以色列人的計劃,以色列建國是個神跡,蘇俄跟美國都曾 投票承認過以色列是個國家,這是美俄惟一有共識的時刻。我相信聖經,1875年以色列雨量驟增,很多人回到以色列,他們的人口大大增加,1948年達到最 高峰,盡管以色列許多作為我不贊成,但是神的確透過他們的彌賽亞拯救眾人。 我當然支持以色列,但我有巴勒斯坦的朋友,特別是在巴勒斯坦的基督徒等於是他們國人的叛徒,很多人因此逃離巴勒斯坦。伯特利以前是基督教城鎮,後來是回教 城鎮,但那是耶穌誕生的地方,我每年都會回以色列參加住棚節,我相信以色列仍是神的選民,神對他們的未來有美好的計劃,他們跟我的未來是相連的。聖經說我 們要為以色列禱告,並不表示我們要同意以色列政府的每一個作為。 巴:有些人覺得他們讀聖經很困難,怎樣清楚正確地認識聖經? 鮑:沒有快捷方式,時間就是答案。我花好幾個小時讀聖經,不做別的事,聖經會自己解釋自己,你閱讀聖經就越明白聖經,我每上臺五分鐘,就要先 讀經一小時,這是我的比例。我也很喜歡閱讀書籍,跟許多屬靈偉人學習,最主要是學習猶太人的思考,1967年我開始發生這樣的變化。聖經是聖靈的默示,聖 靈有辦法讓我領受聖經真理。我花許多時間研經。世上沒有哪本書會讓人每次反復研讀都這麽新奇有趣。 巴:聖靈向你解開聖經的奧秘,你可以談聖靈怎麽幫助你? 鮑:我領受聖靈的故事。我先講我們教會,有個會友自詡為反對派領袖,我提出的建議他都反對,我每次開完會都很失望,我太太說:「沒關系,一個人反對你,但很多人支持你。」 這會友雖是我肉中刺,但每年有一陣子我可以脫離他,他肺部虛弱,每遇到花粉熱,必須到醫院治療六周,我很寶貴那六周時光。有一年傳講聖靈信息,我認識耶 穌,認識天父,但不是很瞭解聖靈,我要解答自己的疑惑,就開始這系列的資訊,整本聖經談到聖靈的真理我都加以研究,講到使徒行傳二章五旬節聖靈大澆灌,我 自己沒經歷過,不知道要怎麽談? 這人住院時,我趁主日還是探訪他一下,探訪時整個腦海不斷想到James 5(雅各書五章),他的名字是雅各(James),我回想過來,雅各書五章講到,若有人病了,就要叫長老為他抹油禱告,我之前沒做過這件事。我在他病床 旁,他喘得很厲害,看著我說:「你覺得雅各書五章說的對不對?」我說:「難怪我剛剛一直想到,你為什麽問?」他說:「我本來要去瑞士出差,結果醫生要我住 院六周。」他問我要不要為他抹油禱告,我說要回去禱告看看。 我回家後禱告說:「主啊,求禰給我一個好的理由,我真要為他抹油禱告嗎?」週三晚上他太太打電話給我說:「你要不要為他抹油禱告?」我說:「好,我今 晚去。」我買了瓶橄欖油,把教會其它領袖也帶到他家,我之前自己去教會為此事禱告,最後發現我竟然真的全心為他禱告,但不是英文,像中文,不知是什麽語 言……我為他禱告一小時,怎麽回事?我又禱告,這次像是俄文,就是使徒行傳說的說方言現象,我心想:天哪!今晚有事情要發生了。 我跟教牧領袖為雅各禱告,他躺在床上,我們用雅各書五章禱告,裏面說要先認罪,我對他說:「我從來沒喜歡過你。」他說:「其實我也是。」我們彼此認罪。我 把油澆灌在他頭上,什麽都沒發生,我們盡一切努力,最後離開時他說明早打算搭飛機,我答應載他去機場。那晚他打來說明天要去機場,我問:「你病都好了 嗎?」他說:「沒錯,半夜好像有只大手擠壓我的胸腔,我吐出一桶液體,之後呼吸就順暢了。」他給醫生檢查,得醫治了,再也沒住院過,完全得醫治,結果成為 我最好的朋友。那晚奇妙的事發生了,他跟他太太都被聖靈充滿。所以基督徒要受聖靈的洗,也要領受聖靈澆灌,並順聖靈而行。 巴:這樣的經歷讓你更進入聖經真理。
鮑:新約聖經所描述的教會是靈恩派,也是福音派,關鍵在於如何應用真理。聖經從未說真理的彰顯會止息。
巴:臺灣有些人是靈恩派,有些是福音派。 鮑:我們英國有句俗諺說:「如果你只有聖經而沒有聖靈,就很幹枯;如果只有聖靈而沒有真理,就一定會搞砸;如果你有聖靈又有真理,就會 成長。」這是我服事的核心跟動力,我想幫助人進入聖經、也進入聖靈,因為兩者缺一不可。也許有些靈恩派在神的話語上有些疏漏,有些福音派更持守表面的字義 卻遠離聖靈,所以我很樂意看見這兩派合一,他們彼此需要,一個是光,一個是熱。 巴:教會界最大挑戰是什麽?因為你去過世界各地,你認為教會最大挑戰是什麽? 鮑:在我所處的國家,我們面臨兩個挑戰,在宗教層面第一個是伊斯蘭教增長非常快速,對基督徒是很大挑戰;另一個是世俗主義、不敬畏神的物質主義;這世界充滿物質、沒有神的說法,各樣謊言充斥,大家在網絡上花很多時間,還有不敬畏神、冷漠的心態。 最近有個全球的研究發現,日本成為了最無神論的國家。英國其次,因為生活可以充滿許多其它事物、興趣,只有受到了震蕩,人們才會停下來 思考,對我而言這是兩大挑戰,要如何面對這兩個挑戰呢?我們要從教會開始,教會應該引導世人往上走,走向基督的文化,而非世俗文化。 我 想要幫助英國教會,面對未來的挑戰是什麽呢?大逼迫,基督徒現在已成了少數人,因此我想預備英國同胞可以承受信仰的逼迫。我看見歷史似乎回復到基督教剛開 始時,有很多艱難的日子、嚴肅的考驗,像古羅馬帝國的情況,基督徒會為信仰受逼迫,所以教會受逼迫時反而會成長。在質與量上,中國有這樣的現象,中國的基 督徒有很多受到逼迫卻大大成長。很多第三世界同胞跟我說:「你們宣教士把聖經帶給我們。」他們覺得現在有負擔要把福音傳回給我們。 巴:你心裏希望發揮什麽?有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希望達到? 鮑:在聖經真理的專心。我想讓人們更有興趣、更興奮地想研究聖經,當然包括聖靈的真理。在中國有數以百萬計的信徒對信仰非常火熱,卻很需要教導,我很感謝 神,有好消息電視臺讓中國大陸同胞也能得到聖經教導。我只希望人們對聖經真理能非常雀躍、愛不釋手,傳遞我對神話語的熱愛,這是我這次來訪最大的期待。 |
羅馬書(一)(1)- 視頻字幕文字
|
|
主題:羅馬書(一)(1)- 視頻字幕文字
[福音論壇] 羅馬書(一)(1) 大衛鮑森 帖 撒羅尼迦前書還沒有講完,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談,我們談到書信的第三部分,保羅關心他們靈命的成熟度,我們談到了聖潔和盼望,是落實在生活中的聖潔,像是婚 姻和工作。聖潔的人會活出聖潔的生命,現在要談他們的缺點、盼望,他們充滿信心和愛心,但是所抱持的盼望卻不夠,今天有很多教會就是這樣,談信心和愛心的 講道,遠多過談盼望的講道,但新約聖經說:盼望是靈魂的錨。我們是靠盼望活著,盼望就是心中的指望,信心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沒有看見的事有確據。盼望跟未來有關,我談過世人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 現 在我們要看看,希臘人對死亡的看法,我來引述幾個人的話,其中一個是艾斯克勒斯,他說:人死了以後不會復活。希阿格底說:活人有盼望,但是死人卻是沒有絲 毫的盼望。另外還有人說:我們短暫的人生一旦落幕,就是無止盡的黑夜,我們都將長眠不起。古希臘有一塊墓碑這樣寫道:我以前不存在,後來存在,現在又不存 在,我不在乎。竟然有人這樣寫墓誌銘,我曾經看過一封勸人節哀順變的信,上面有一句話說:人對死亡一籌莫展,所以你們要互相安慰。這句話實在不能叫人得安 慰。換句話說,希臘人相信,人一死,就會錯過一切。希臘人相信,人一死,就會錯過一切。這種想法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影響是,有些會友已經過世了,他們覺 得已經過世的會友,錯過了福分,因為保羅所傳的福音核心是等候上帝的兒子從天降臨,也就是等候耶穌第二次再來,但是現在已經有會友過世,真可憐,他們錯過 了福分。耶穌再來到地上的時候,這些會友已經不在了,他們沒有機會見到耶穌了,保羅不得不糾正這種想法,因為看到他們那麼苦惱,所愛的基督徒親人走了,永 遠見不到耶穌再來,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在了,所以保羅告訴他們說:你們不要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一樣,為這件事而憂傷,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你 們其實應該已經知道,但是我再說一次,當耶穌再來的時候,誰會最先和祂相會呢?就是已經死了的人,他們可以座在前座,然後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再和他們相會,全部在空中與主相會,他們沒有錯過什麼,他們會第一個見到耶穌,我 不曉得你有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涵意,這裡是說:已經過世的基督徒會回到地上,會回來這裡,在這裡和耶穌相會,我們會在地上得到新的身體,不是在天上, 對基督徒來說,天上只是一個等候室,你要知道,死了的人有一個暫時的住處,那些死了的人會回到地上,不只耶穌會回到地上,所有的基督徒也會回到地上,我們 會在這裡和祂相會,你們聽了有沒有嚇一大跳?我想你們都相信耶穌會回到地上,但你是不是真心相信,你若死了,將來也會回到地上,你會第一個和祂相會。我的 祖父葬在紐卡素的聖尼可拉斯墓園,他的墓碑上刻了幾個字,不是取自聖經,而是取自循道會的一首老聖詩,相信看見的人都會想,這是個什麼樣的怪人阿!因為在 他的名字下面刻了下面幾個字,「真叫人興奮的聚會」很特別吧!他期待參與這場空前的基督徒大聚會,但地上沒有夠大的體育場,這場聚會必須在空中舉行,到時 候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參加,如果你不喜歡太吵的敬拜,那天就別來,因為會有響亮的號角聲,和天使長的喊叫聲,叫死人復活,到時候就是這樣的情景,所以保羅 說:不要擔心那些已經死了的人,他們會先到,他們會比你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先到,我們會在空中與主相會,從此永遠與祂同在,所以你們要用這些話互相安慰。 可見帖撒羅尼迦人,把耶穌再來的事想錯了,以為耶穌再來的時候,只會和仍然活著的人會合,其實不然,死人會先復活,先跟祂會合,耶穌再來的時候,如果我還活 著,我祖父會坐在前座,他比我先到,我父親也是,我會晚一點和他們會合,其實不管你到時候是死是活,都是贏家,你如果先死,可以坐在前座,如果你還活著, 就不用死,不會有人來幫你量棺材尺寸,不管是死是活都贏,這是他們對耶穌再來的第一個誤解。 另外一個誤解的地方是耶穌再來的日期,保羅在這裡引述耶穌的話,耶穌曾說祂來的時候,會像夜間的賊來到,意思是說,會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事先不會有警告,祂會突然出現,很多基督徒誤解了這句話,以為這表示耶穌隨時會來,根據保羅在這裡的教導,耶穌不可能今晚就再來,也不可能下禮拜或是今年再來,但我希望祂在我有生之年再來,因為我不希望有人幫我量棺材尺寸,自古至今所有基督徒都會盼望直接換成新的身體,而且新的身體是33歲,我等不及要回到33歲,因為我聽說新的身體,會像耶穌榮耀的身體一樣,所以我的年紀會減半,哈利路亞。至於耶穌再來的日子,到底是隨時可能再來,還是會先有一些事發生呢?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這裡的意思是說:只有沒有準備好的人,才會對耶穌再來感到意外,「夜間的賊」這個詞,並不是針對基督徒說的,而是針對沒有準備好的人,甚至是沒有預備好的基督徒。「賊」 這個字也表示沒有準備好的人,會有東西被偷走,被夜間的賊偷走,但是保羅說:你們不是活在黑夜,而是活在白晝,只要你能夠保持儆醒,就不會感到意外,你會 知道祂什麼時候再來,但是帖撒羅尼迦人還是不明白,所以保羅只好再寫一封信說明,因為他們嚴重誤解了保羅的意思,對於耶穌再來這件事有許多誤解,實在需要 好好澄清一下,現在我要稍微宣傳一下我的書,《解釋耶穌再來》12月的時候會出版,我打算寫一本更厚的書,來繼續討論這個主題,大家對耶穌再來這件事,有許多誤解,保羅的意思是,只要你保持儆醒,耶穌再來的時候,你不會感 到意外,你會知道的,你會留意耶穌再來的徵兆,當那些徵兆出現時,你就曉得耶穌要來了,保羅說:活在黑暗中的非基督徒,跟那些睡著的基督徒會在耶穌再來時 感到十分意外。但是保持儆醒的人,就不會感到意外,這點很重要,耶穌不可能今天晚上再來,因為祂再來之前,必須先發生的事尚未發生,但我們如果張大眼睛留 意徵兆,就不會感到意外,我們不會知道耶穌哪一天會再來,但我們會知道那日子近了,我們會準備好,會大感意外的是非基督徒,和睡著的基督徒,但是我們不會 感到意外,這是關於耶穌再來的日子,很重要的一點。 圖一: 保 羅接下來要寫結語了,可是感覺上,保羅越講越起進,第五章最後這一小段經文,有很多金玉良言,跟前面不太相干,保羅好像一時興起,想跟他們講這個講那個, 有好多的話想告訴他們一樣,所以在第五章後半段,講了很多勸勉的話,我們照順序來看一看,首先他談到傳道人,我忘了帖撒羅尼迦城的一件事情,這件事就是, 那是基督教第一次跟民主政治相遇,因為這座城有自己的民主政府,很有民主作風,所以這裡的婦女所得到的解放遠超過希臘其它的地方,由於這座城非常重視民主政治,結果他們就不太尊敬他們的領袖,這是民主政治的一個缺點,很容易失去對領袖的尊敬,你說是不是這樣?所以保羅對熱衷於民主投票的帖撒羅尼迦人說:要尊敬你們的傳道人,如果不尊敬他們,他們就沒有辦法帶領你們,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但是我見過一些教會有這種情形,可是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教會是神權政治,是由聖靈來掌管的,但是聖靈是透過被祂充滿的傳道人和信徒來掌管,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傳道人不是獨裁者,會友也不能夠主張民主,因此保羅特別吩咐他們,要尊敬傳道人。 |
羅馬書(一)(2)視頻字幕文字
|
|
主題:羅馬書(一)(2)視頻字幕文字
[福音論壇] 大衛.鮑森 接著祂給會友許多的忠告,他講了三件不能做跟五件一定要做的事,一個接著一個像是機關槍掃射一樣,他說:不要遊手好閒,受逼迫的時候不要膽怯、不要軟弱、要有耐心、要饒恕人、要喜樂、要禱告、要感恩,最後他分別談到三位一體的神,也就是父、子、聖靈這三位。 首先他談到聖靈。他說: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壓抑聖靈,不要藐視先知的預言,我們很容易藐視先知的預言,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也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但是要凡事察驗,這很重要,我常常聽到未經察驗的預言,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惡事要禁戒不做,這是關於聖靈方面,很實際的忠告,當聖靈在你的教會動工,你務必要記住這幾點,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要凡事察驗,持守善美的事,棄絕惡事。 接 著他談到上帝,願上帝使你們全然成聖,最後他說:願主耶穌使你們無可指摘,直到祂再來,信的結尾說:以聖潔的吻互相問安,我這裡強調「聖潔」,你知道親吻 跟聖潔的親吻,有什麼差別嗎?差別就在兩分鐘,我們需要知道這兩者的差別,是關愛,而不是情愛,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信就結束了,這是一封熱 情的信,友善,充滿鼓勵以及充滿安慰,保羅說話的語氣,就像父母在對子女說話。 但 是保羅幾個月以後所寫的帖撒羅尼迦後書語氣變得十分冷淡,非常疏遠,對他們感到不滿,顯然很不高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保羅在寫這兩封信之間的時期,他聽 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壞話,他在第一封書信中談到的事,在第二封信又幾乎全部談到,只有中間的那段辯護,他自己人格的部分沒有再談,因為他已經講清楚了,不 過他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一開始,仍然稱讚他們一番,稱讚他們受逼迫的時候,仍然持守信心,情況對他們越來越不利,原先恨保羅的,現在也開始恨他們,保羅恭喜 他們能夠持守信心,他們遭遇極大的不公平,但是保羅向他們保證,公義的上帝將來必為他們伸冤,有6個叫人膽顫心驚的詞,那些逼迫基督徒的人,上帝將來會這樣對付他們,這6個詞就是:毀滅、排除、審判、患難、報應和永遠,保羅安慰他們,說逼迫他們的人,將來會遭到這些報應,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大大報應那些逼迫基督徒的人,當你聽到有人逼迫基督徒的時候,應該為逼迫的人戰競,因為他們的下場會很可怕,沒錯,我們目前要面對人的不公平待遇,但他們將來要面對的是上帝公義的審判,人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永遠與上帝同在,一種是永遠待在地獄裡,我們需要時刻記住這一點,如果我們能夠記住人最後只有這兩種結局,那麼你會比較能夠面對這個世界。 但是他們有兩個問題仍然存在,就是他們的盼望和聖潔, 他從新談到這兩個問題,但是順序相反,所以我才會畫這條交叉線,他在第二封信中談到,他們不瞭解未來的盼望,他們不瞭解耶穌再來的真相,那不是保羅的錯, 我等一下再告訴你是誰的錯。再來是他們的聖潔,他在第二封信只談到工作方面,另外一件事,似乎是講清楚了,但是工作方面變得更遭,這些都是壞消息,他們不 瞭解未來有什麼盼望,很多人辭掉了工作,連今天都有基督徒把工作辭了,說要等上帝吩咐下一步要做什麼?新約聖經可沒有叫我們做這些蠢事。 先 來看一下他們的盼望,本來是不及,可是現在又太過了,竟然有很多人相信,主耶穌已經再來,或者是馬上會再來,所以認為什麼也不用再做,只等祂來就好了,我 曾經聽說,有很多人對主再來這件事抱著偏激的態度,他們對日常生活的事漠不關心,他們覺得什麼都不值得去做,曾經有年輕人寫信給我說:既然耶穌馬上就要再 來,何必去讀聖經學校?我們應該趁機多搶救一些靈魂,如果過分強調耶穌什麼時候會再來,尤其是強調很快會再來,就會以為大家應該要放下工作出去當宣教士, 你知道那種壓力嗎?那種想法其實很不健康,保羅不會這麼做。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回事,帖撒羅尼迦教會收到一封偽造的保羅書信,信中說耶穌馬上就要再來,叫他們放下所有的事,那封信不是保羅寫的,在第一封信中,魔鬼是攻擊傳資訊的人,現在魔鬼則是攻擊資訊把大家騙得團團轉,我 目前正在教導啟示錄這卷書,在貝辛斯托克的一間教會帶領四旬齋期的晚崇拜,帶他們看啟示錄,我發現面對啟示錄有兩種基督徒,一種進不去,一種出不來,知道 我的意思嗎?第一種基督徒感到十分困惑,不敢拿起來讀。第二種基督徒太偏激,他們一天到晚在讀,主耶穌再來這件事很容易遭到誤解,這點魔鬼很清楚,如果牠 攔阻不了你,就會害你走火入魔,那是牠的技倆,牠用這個技倆來對付帖撒羅尼迦教會,他找人偽造一封信說:主耶穌馬上就要再來了,你們要放下手上所有的工 作,結果很多人辭掉工作,因為他們以為,耶穌馬上就要再來,保羅在這裡講了一件事,有效地解決了這個荒唐的謊言,他說耶穌不可能馬上再來,因為我跟你們說 過的一件大事還沒發生,那件事要先發生,耶穌才會再來。保羅沒有用「敵基督」一詞,但他就是在講敵基督,他說有一個人會先來,這個人完全不尊重律法,並且 他會以上帝自居,保羅稱這個人是不法的人,這個人在別處經文中被稱作獸或者是敵基督,保羅是說:敵基督必須先來,耶穌才會再來,但是敵基督還沒有來,所以 耶穌馬上會再來的說法並不正確,他在第一封信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原則,說明耶穌不可能馬上再來,因為有些事必須先發生才行,保持儆醒的人,會先看到這些征 兆,徵兆如果沒出現,耶穌不會再來,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 指出祂再來前的四個主要徵兆,講完徵兆以後他說:當你看見這些徵兆就會曉得我快要來了,在這四個徵兆中,我已經看見一個半,但是還有兩個半還沒有看見,以 世局進行的速度來看,這些徵兆有可能很快就出現,但是耶穌給我們的所有徵兆都必須出現,我們才能夠說耶穌馬上會再來,我們可以期待耶穌快點再來,但是不能 說就是現在,這是帖撒羅尼迦人的問題,他們接到一封偽造的保羅書信,信上偽造了保羅的簽名,寫信的人叫他們趕快準備好,因為耶穌就要再來,保羅駁斥這件事 說:那個不法之人尚未出現。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地知道,到時候我們基督徒一定會看見那個不法之人,會看見他做出可怕的事,有很多人一直在猜測,這個人到底 是誰?不是海珊,不是格達費,也不是戈巴契夫,很多猜測都不對,我只能說,當最壞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知道,新約聖經支援一種歷史觀,我現在來為 各位上一課歷史哲學。 圖二: 世 人對歷史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你如果不小心,可能會受到報紙和電視的影響,我舉幾個例子,我們先來看一種常見的歷史觀,就是歷史會重演,有沒有聽過這句話, 這是希臘人對歷史的觀點,認為歷史會不斷迴圈,不斷重演,帝國興起又哀萎,歷史沒有終點,只是一直兜圈子,這是希臘人對歷史的觀點,希臘人從這個觀點,又 衍生出另一種觀點,在今天很普遍,他們認為歷史是連續的,會一直前進,不會回頭,但會上上下下的波動,會時好時壞,一下戰爭,一下和平,一下通貨膨脹,一 下通貨緊縮,雖然是往前進,卻沒有終點,這是從古希臘觀點衍生出來的一種觀點,再來這種觀點認為歷史是漸進的,這是20世紀初很流行的觀點,認為歷史雖然搖擺不定,但整體來說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好,在1900年的時候,英國首相說:往上,往上,往上,往前,往前,往前,很好聽,比回歸基本面好多了,這種觀點認為歷史是漸進的,20世紀初常常聽到一個詞,就是進步,進步,進入21世紀以後,最流行的是相反的觀點,認為情況會越來越糟,21世 紀常常聽到一個詞是求生存,不是進步,另外還有一種歷史觀,是猶太人、基督徒和共產黨共有的,是猶太人先有這種觀點,末日歷史觀認為情況會越來越糟,不斷 走下坡,直到見底,然後會突然好轉,並且持續好轉,這種觀點叫做末日歷史觀,是聖經的觀點,是猶太先知的觀點,是但以理的觀點,情況會越來越糟,然後會突 然好轉,這也是共產黨的觀點,但是猶太人、基督徒和共產黨在這觀點上的差別是,誰是關鍵?共產黨認為人是關鍵,所以共產黨的夢已經快速褪色,因為他們相信 情況會惡化,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會惡化,直到發生革命為止,然後社會不再有階級之分,不再有犯罪,他們這個觀點來自馬克斯這個猶太人,猶太人和 基督徒也抱持這個觀點,但他們對於誰是關鍵有不同的答案,猶太人說關鍵是上帝,基督徒說關鍵是耶穌,當耶穌再來的時候,就會扭轉乾坤,所以新約聖經的歷史 觀,雖然在啟示錄有更清楚的描述,但從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也可以看出情況會惡化,直到敵基督這個不法之人出現,牠看輕一切律法並且以上帝自居,魔鬼曾經要把 敵基督這個地位送給耶穌,但是遭到拒絕,牠對耶穌說:只要你聽我的,就可以擁有世上一切王國。意思是要耶穌代替牠當敵基督,耶穌來到世上是要當基督,不是 當敵基督,所以耶穌拒絕了,這個歷史觀告訴我們在歷史結束的那一刻,敵基督這不法之人會出現,以上帝自居,到時候這個世界將被魔鬼的三種化身控制,就是魔鬼、敵基督和假先知,這三種化身會取代聖父、聖子和聖靈,當這三者控制了世界的時候,歷史就會結束,這個時候你可以抬頭望天等耶穌來扭轉乾坤,所以保羅在這裡告訴他們,不要以為耶穌馬上會再來,耶穌再來之前情況會先惡化,所以保羅叫他們要冷靜,不要慌張。 |
羅馬書(一)(3)視頻字幕文字
|
|
主題:羅馬書(一)(3)視頻字幕文字
[福音論壇] 羅馬書(一)(3)視頻字幕文字 大衛.鮑森 保羅又說,這個不法之人現在影響這個世界,但是牠的影響目前還受到約束,還不能夠發揮全部的影響力,不過將來有一天,上帝會撤除約束,世界會變得很可怕,但是耶穌告訴我們,這段時間很短很短,啟示錄告訴我們,只有三年半的時間,也就是42個月或是1260天,就看你用甚麼單位,時間很短,然後耶穌就會再來,如果這些事情都還沒有發生,你就誤以為耶穌要再來,你的生命會失序,就像帖撒羅尼迦人一樣。 接著他談到工作的事,在這裡他的語氣十分嚴厲,他說:不肯做工的人不可以吃飯,不可以給遊手好閒的、不肯工作的基督徒吃飯,這話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偷懶或是怠惰是一種罪,如果你讀箴言就會知道,但是你的教會,講過這個主題嗎?第二:不工作是罪惡,我們絕對不能鼓勵,我是在講不肯工作的人,而不是沒有能力工作的人,我覺得我必須要講清楚才行,所以我們有雙重任務,第一:幫助基督徒有工作做。第二:不要幫助不肯工作的基督徒。我記得有一個年輕人,在某天中午12點 來找我,他坐下來跟我談話,卻一直在看飯桌上的午餐,一臉饑餓的樣子,最後他忍不住了,就問我說:你什麼時候吃午飯?我說:等你離開了我就會吃。他說:我 可以跟你一起吃嗎?我說:不行,聖經說我不可以請你吃飯。他問:為什麼?我給他看帖撒羅尼迦後書,我說:你是一個「職業」學生,你已經當了九年的學生,你 每次修完一個課程,就再修另外一個課程,你根本就打算一輩子用納稅人的錢來讀書,完全不想找工作,回饋社會在你身上的投資,我說:很抱歉。聖經說:不肯工 作的人不可以吃飯。後來他走了,不是很高興,大約一年以後,我們家的門鈴響了,他又來了,他說:你今天可以請我吃飯了。我說:我們家有什麼,你都可以吃。 你要知道,我們不能夠心軟,教會不能心軟,我們一定要抱著切合實際的觀點。保羅說:不要讓那些基督徒用耶穌馬上要再來做藉口,不肯好好工作,那不是聖潔, 不是在預備自己,當主再來的時候,祂要看見,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為他做工,你讀過耶穌再來的比喻,全都在強調這個重點,你如果認為耶穌馬上要再來,才盡忠職守,就不算準備好,因為你是出於驚慌的緣故,但你如果不認為祂明天會來,卻仍然盡忠職守,這才是準備好,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耶穌的比喻不管是講到主人回來問僕人怎麼樣處理他的錯,或是講新郎來迎娶,都提到主人或新郎很久才來,祂拖延時間來試驗你有沒有準備好,不是看你明知,祂下禮拜二要來的反應,而是看你認為祂100年內還不會來的反應,你會盡忠職守嗎?你仍然會好好地做祂交給你的工作嗎?這一點很重要。 我在說一遍,上帝關心的不是你做哪種工作,而是你的工作態度,祂 寧願要一個盡忠職守的計程車司機,而不是一個漫不經心的宣教士,因為他看重人格勝過成就,我們要鼓勵人在工作上盡忠職守。葛理翰的太太在廚房貼了一張紙 條,上面寫著:這裡天天為主作工三次,她很清楚什麼是服事,裡茲有個人每天早上會進去一間小教會,把掃帚和鏟子放在一旁,禱告求上帝賜福給他,他掃過的街 道,是全裡茲最乾淨的,那個就是全職事奉,上帝比較在乎你的工作態度,而不是你的工作內容,不管你是家庭主婦或電腦操作員等等都一樣,但教會通常會把事奉 分等級,最高級的是宣教士,你去非洲宣教,那麼照片會貼在教會前廊,再來是傳福音的人,再來是牧師、醫生和護士也排在前面,畢竟他們的工作是照顧別人,老 師稍微排後面一點,計程車司機排在很後面,這種想法根本就不對,在聖經上勞力的人都是排在前面,就是用手做工的人,求主堅固我手所做的工,我手所做的工要靠主堅固,耶穌當年是個木匠,保羅當年是織帳棚工人,彼得和約翰是漁夫,他們用這些方式預備自己來為主作工,我必須說,重點往往被忽略了,很多人在公司工作40年, 卻感歎自己沒能夠服事主,真希望上帝當初呼召我,去做真正的基督徒事工,他們都錯了,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和你一同管理世界,祂會找可靠的人,來管理法 院,還有銀行等等。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上說:你們竟然會友告會友,將來有一天你們是要審判世界的。我們現在是用工作態度來預備自己等耶穌再來,就可以 做祂交給我們的工作,那就是聖潔,就是預備好自己等候耶穌再來,我真希望可以放那首黑人靈歌給你們聽,可惜我沒有帶來,裡面的副歌說:當祂再來,會看見我 在鋤棉花,天空會打開,君王會出現,當祂再來,會看見我在鋤棉花,最後一句說:當祂再來,我們跪在棉花旁,那個人瞭解什麼是事奉,為榮耀上帝而作工就是聖 潔,就是全職事奉,在座多少人在做全職事奉?沒錯,我應該聚會一開始就問你們。 好 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漏掉一件事沒講?保羅說:我常為你們禱告,這裡又說一次,我們常為你們禱告,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後書又說了一次,請你們為我們禱 告,他說:我們雖然相隔兩地,但我們沒有忘記你們,你們有沒有忘記我,讓我們為彼此禱告,我為你們禱告,也請你們為我禱告,偉大的宣教士保羅竟然說:我需 要你們禱告,請為我禱告,就像我為你們禱告,保羅在很多書信上都這麼說,但這裡順序不同,因為他這裡的禱告重點不同,請你們為我禱告,因為我常為你們禱 告,我們雖然相隔兩地,但還是可以互相幫助,我們可以互相代禱,以上只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介紹。 現 在我要給你們一個小小的驚喜,我一兩個禮拜之前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有我的地址,還有一枚希臘郵票,是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寄給我的,你們相信嗎?我們在這裡 錄製的錄影帶,竟然流傳到帖撒羅尼迦,到那遙遠的地方,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他們看了這些錄影帶,在這封信上說,我們弄錯了,不小心寄了兩份給他們,所以 他們就寄了一份到卡維拉這個地方,那裡是使徒行傳16章11節所講的尼亞波利,所以我們在這裡錄的錄影帶,傳到了尼亞波利,後來他們還寄了一份到阿爾巴尼亞,那裡是羅馬書15章19節 所講的以利哩古,所以錄影帶傳到了阿爾巴尼亞,我們寄到帖撒羅尼迦的錄影帶,尼亞波利和以利哩古的人也看到了,是不是很棒?他們在信裡頭笑我的希臘發音, 因為現代希臘文的發音很不一樣,祂們就笑我的希臘文說:我發音不標準。這是我的問題,可是這種感覺真的是很棒,我們在這裡講的資訊,傳到了那些地方,我們 竟然收到了帖撒羅尼迦基督徒的來信,說這些資訊錄影帶説明了他們,而他們又將這些資訊,傳到當年保羅傳福音的地方。 |
新約綜覽-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二)
2011/01/09 22:58
分享
fang 攝
帖撒羅尼迦前書還沒有講完,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談。我們談到書信的第三部分,保羅關心他們靈命的成熟度,我們談到了聖潔和盼望,是落實在生活中的聖潔,像是婚姻和工作,聖潔的人會活出聖潔的生命。現在要談他們的缺點,盼望。他們充滿信心和愛心,但是所抱持的盼望卻不夠,今天有很多教會就是這樣。談信心和愛心的講道遠多過談盼望的講道,但新約聖經說,盼望是靈魂的錨,我們是靠盼望活著,盼望就是心中的指望,信心就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沒有看見的事有確據,盼望跟未來有關。我談過世人對於這些事情的看法,現在我們要看看希臘人對死亡的看法,我來引述幾個人的話,其中第一個是艾斯克勒斯,他說:人死了以後不會復活;希阿格底說:活人有盼望,但是死人卻是沒有絲毫的盼望;另外還有人說,我們短暫的人生一旦落幕,就是無止境的黑夜,我們都將長眠不起。古希臘有一塊墓碑這樣寫道,我以前不存在,後來存在,現在又不存在,我不在乎;竟然有人這樣寫墓誌銘。我曾經看過一封勸人節哀順變的信,上面有一句話說,人對死亡一籌莫展,所以你們要互相安慰,這句話實在不能叫人得安慰。換句話說,希臘人相信,人一死,就會錯過一切,這種想法,對於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影響是,有些會友已經過世了,他們覺得已經過世的會友錯過了福分,因為保羅所傳的福音核心是等候上帝的兒子從天降臨,也就是等候耶穌第二次再來。但是現在已經有會友過世,真可憐,他們錯過了福分。耶穌再來到地上的時候,這些會友已經不在了,他們沒有機會見到耶穌了。保羅不得不糾正這種想法,因為看到他們那麼苦惱,所愛的基督徒親人走了,永遠見不到耶穌再來,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在了。所以保羅告訴他們說,你們不要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一樣,為這件事而憂傷,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你們其實應該已經知道,但是我再說一次,當耶穌再來的時候,誰會最先和祂相會呢?就是已經死了的人,他們可以坐在前座,然後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再和他們相會,全部與主在空中相會。他們沒有錯過什麼,他們會第一個見到耶穌。我不曉得你有沒有完全明白這句話的含意,這裡是說,已經過世的基督徒會回到地上,會回來這裡,在這裡和耶穌相會。我們會在地上得到新的身體,不是在天上,對基督徒來說,天上只是一個等候室,你要知道,死了的人有一個暫時的住處,那些死了的人會回到地上,不只耶穌會回到地上,所有的基督徒也會回到地上,我們會在這裡和祂相會。你們聽了有沒有嚇一大跳?我想你們都相信耶穌會回到地上,但你是不是真心相信,你若死了將來也會回到地上?你會第一個和祂相會。我的祖父葬在紐卡素的聖尼可拉斯墓園,他的墓碑上刻了幾個字,不是取自聖經,而是取自循道會的一首老聖詩,相信看見的人都會想,這是個什麼樣的怪人啊,因為在他的名字下面刻了下面這幾個字「真叫人興奮的聚會!」很特別吧?他期待參與這場空前的基督徒大聚會,但地上沒有夠大的體育場,這場聚會必須在空中舉行,到時候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參加,如果你不喜歡太吵的敬拜,那天就別來,因為會有響亮的號角聲和天使漲的喊叫聲,叫死人復活,到時候就是這樣的情景。所以保羅說,不要擔心那些已經死了的人,他們會先到,他們會比你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先到,我們都會在空中與主相會,從此永遠與祂同在,所以你們要用這些話互相安慰。可見帖撒羅尼迦人把耶穌再來的事想錯了,以為耶穌再來的時候,只會和仍然活著的人會合。其實不然,死人會先復活,先跟祂會合;耶穌再來的時候,如果我還活著,我祖父會坐在前座,他比我先到,我父親也是,我會晚一點和他們會合。其實不管你到時候是死是活,都是贏家,你如果先死,可以坐前座;如果你還活著,就不用死,不會有人來幫你量棺材尺寸;不管是死是活都贏。這是他們對耶穌再來的第一個誤解,另外一個誤解的地方就是耶穌再來的日期,保羅在這裡引述耶穌的話,耶穌曾說祂來的時候,會像夜間的賊來到,意思是說,會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事先不會有警告,祂會突然出現;很多基督徒誤解了這句話,以為這表示耶穌隨時會來;根據保羅在這裡的教導,耶穌不可能今晚就再來,也不可能下禮拜或是今年再來,但我希望祂在我有生之年再來,因為我不希望有人幫我量棺材尺寸。自古至今所有的基督徒都會盼望直接換成新的身體,而且新的身體是卅三歲,我等不及要回到卅三歲;因為我聽說新的身體會像耶穌榮耀的身體一樣,所以我的年紀會減半,哈利路亞。至於耶穌再來的日子,到底是隨時可能再來,還是會先有一些事發生呢?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這裡的意思是說,只有沒有準備好的人才會對耶穌再來感到意外。「夜間的賊」這個詞並不是針對基督徒說的,而是針對沒有準備好的人,甚至是沒有準備好的基督徒。「賊」這個字也表示沒有準備好的人會有東西被偷走,被夜間的賊偷走。但是保羅說,你們不是活在黑夜而是活在白晝,只要你能保持儆醒,就不會感到意外,你會知道祂什麼時候再來。但是帖撒羅尼迦人還是不明白,所以保羅只好再寫一封信說明,因為他們嚴重誤解了保羅的意思,對耶穌再來這件事有許多誤解,實在需要好好澄清一下。
現在我要稍微宣傳一下我的書《解釋耶穌再來》十二月的時候會出版,我打算寫一本更厚的書來繼續討論這個主題,大家對耶穌再來這件事有許多誤解,保羅的意思是,只要你保持儆醒,耶穌再來的時候,你不會感到意外,你會知道的,你會留意耶穌再來的徵兆,當那些徵兆出現時,你就曉得耶穌要來了。保羅說活在黑夜中的非基督徒跟那些睡著的基督徒,會在耶穌再來時感到十分意外,但是保持儆醒的人就不會感到意外,這點很重要,耶穌不可能今天晚上再來,因為祂再來之前,必須先發生的事尚未發生。但如果我們張大眼睛留意徵兆,就不會感到意外;我們不會知道耶穌哪一天會再來,但我們會知道那日子近了,我們會準備好。會大感意外的是非基督徒和睡著的基督徒,但是我們不會感到意外,這是關於耶穌再來的日子很重要的一點。
保羅接下來要寫結語了,可是感覺上好像突然越講越起勁,第五章最後這一小段經文有很多金玉良言,跟前面不太相干,保羅好像一時興起想跟他們講這個、講那個,有好多的話想要告訴他們一樣,所以在第五章後半段講了很多勸勉的話,我們照順序來看一看。首先,他談到傳道人。我忘了提帖撒羅尼迦城的一件事情,這件事就是,那是基督教第一次跟民主政治相遇。因為這座城有自己的民主政府,很有民主作風,所以這裡的婦女所得到的解放遠超過希臘其他的地方。由於這座城非常重視民主政治,結果他們就不太尊敬他們的領袖,這是民主政治的一個缺點,很容易失去對領袖的尊敬,你說是不是這樣?所以保羅對熱衷於民主投票的帖撒羅尼迦人說,要尊敬你們的傳道人,如果不尊敬他們,他們就沒有辦法帶領你們。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但是我見過一些教會有這種情形;可是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教會是神權政治,是由聖靈來掌管的。但是聖靈是透過被祂充滿的傳道人和信徒來掌管,教會不是民主政治,也不是獨裁政治;傳道人不是獨裁者,會友也不能夠主張民主,因此保羅特別吩咐他們要尊敬傳道人。接著他給會友許多的忠告,他講了三件不能做跟五件一定要做的事,一個接一個像是機關槍掃射一樣。他說:不要遊手好閒;受逼迫的時候不要膽怯,不要軟弱,要有耐心,要饒恕人,要喜樂,要禱告,要感恩。最後他分別談到三位一體的神,也就是父、子、聖靈這三位。
首先他談到聖靈,他說: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壓抑聖靈,不要藐視先知的預言。我們很容易藐視先知的預言,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也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但是要凡事察驗。這很重要,我常常聽到未經察驗的預言,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各樣惡事要禁戒不做,這是關於聖靈方面很實際的忠告。當聖靈在你的教會動工,你務必要記住這幾點,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要凡事察驗,持守美善的事,棄絕惡事。
接著他談到上帝,願上帝使你們全然成聖,全然成聖。最後他說:願主耶穌使你們無可指摘,直到祂再來。信的結尾說,以聖潔的吻互相問安,我這裡強調「聖潔」,你知道親吻和聖潔的親吻有什麼差別嗎?差別就在兩分鐘,我們需要知道這兩者的差別,是關愛,而不是情愛。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信就結束了。這是一封熱情的信,友善,充滿鼓勵以及充滿安慰,保羅說話的語氣,就像父母在對子女說話。但是保羅幾個月以後所寫的帖撒羅尼迦後書,語氣卻變得十分冷淡,非常疏遠,對他們感到不滿,顯然很不高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保羅在寫這兩封信之間的時期,他聽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壞話,他在第一封信中談到的事,第二封信又幾乎全部談到,只有中間的那段辯護,他自己人格的部分沒有再談,因為他已經講清楚了。不過,他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一開始仍然稱讚他們一番,稱讚他們在遭到逼迫的時候,仍然持守信心,情況對他們越來越不利。原先恨保羅的,現在也開始恨他們,保羅恭喜他們能夠持守信心,他們遭遇極大的不公平,但是保羅向他們保證,公義的上帝將來必為他們伸冤。有六個叫人膽顫心驚的詞,那些逼迫基督徒的人,上帝將來會這樣對付他們,這六個詞就是:毀滅、排除、審判、患難、報應和永遠。保羅安慰他們,說逼迫他們的人,將來會遭到這些報應,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大大報應那些逼迫基督徒的人。當你聽到有人逼迫基督徒的時候,應該為逼迫的人戰兢,因為他們的下場會很可怕。沒錯,我們目前要面對人的不公平待遇,但他們將來要面對的是上帝公義的審判。人只有兩種結局,一種是永遠與上帝同在,一種是永遠待在地獄裡。我們需要時刻記住這一點,如果我們能夠記住,人最終只有這兩種結局,那麼你會比較能夠面對這個世界。
但是他們有兩個問題仍然存在,就是他們的盼望和聖潔。他重新談到這兩個問題,但是順序相反,所以我才會畫這條交叉線。他在第二封信中談到他們不瞭解未來的盼望,他們不瞭解耶穌再來的真相,那不是保羅的錯,我等一下會告訴你是誰的錯。再來是他們的聖潔,他在第二封信只談到工作方面,另外那件事似乎已經講清楚了,但是工作方面卻變得更糟,這些都是壞消息。他們不瞭解未來有什麼盼望,很多人辭掉了工作,連今天都有基督徒把工作辭了,說要等上帝吩咐下一步要做什麼;新約聖經可沒有叫我們做這種蠢事。
先來看一下他們的盼望,本來是不及,可是現在又太過了,竟然有很多人相信主耶穌已經再來,或者是馬上會再來,所以認為什麼也不用再做,只要等祂來就好了。我曾經聽說,有很多人對主再來這件事抱持著偏激的態度,他們對日常生活的事漠不關心,他們覺得什麼都不值得去做。曾經有年輕人寫信給我說,既然耶穌馬上就要再來,何必去讀聖經學校?我們應該趁機多搶救一些靈魂。如果過份強調耶穌什麼時候會再來,尤其是強調很快會再來,就會以為大家應該要放下工作,出去當宣教士,你知道那種壓力嗎?那種想法其實很不健康,保羅不會這麼做。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回事:帖撒羅尼迦教會收到一封偽造的保羅書信,信中說耶穌馬上就要再來,叫他們放下所有的事。那封信不是保羅寫的;在第一封信中,魔鬼是攻擊傳資訊的人,現在魔鬼則是攻擊資訊,把大家騙得團團轉。我目前正在教導啟示錄這卷書,在貝辛斯托克的一間教會帶領四旬齋期的晚崇拜,帶他們看啟示錄。我發現面對啟示錄有兩種基督徒,一種進不去,一種出不來,知道我的意思嗎?第一種基督徒感到十分困惑,不敢拿起來讀;第二種基督徒太偏激,他們一天到晚在讀。主耶穌再來這件事很容易遭到誤解,這點魔鬼很清楚,如果牠攔阻不了你,就會害你走火入魔,那是牠的技倆。牠用這個技倆來對付帖撒羅尼迦教會,牠找人偽造一封信說,主耶穌馬上就要再來了,你們要放下手上所有的工作,結果很多人辭掉工作,因為他們以為耶穌馬上就要再來。保羅在這裡講了一件事,有效地解決了這個荒唐的謊言。他說耶穌不可能馬上再來,因為我跟你們說過的一件大事還沒發生,那件事要先發生,耶穌才會再來。
保羅沒有用「敵基督」一詞,但他就是在講敵基督,他說有一個人會先來,這個人完全不尊重律法,並且他會以上帝自居,保羅稱這個人是不法的人,這個人在別處經文中被稱作獸或者是敵基督。保羅是說,敵基督必須先來,耶穌才會再來,但是敵基督還沒有來。所以耶穌馬上會再來的說法並不正確。他在第一封信中提到一個重要的原則,說明耶穌不可能馬上再來,因為有些事必須先發生行,保持儆醒的人會先看到這些徵兆,徵兆如果沒有出現,耶穌不會再來。耶穌在馬太福音廿四章指出祂再來前的四個主要徵兆,講完徵兆以後祂說,當你看見這些徵兆,就會曉得我快要來了。在這四個徵兆中,我已經看見一個半,但是還有兩個半還沒有看見,以世局進行的速度來看,這些徵兆有可能很快就出現,但是耶穌給我們的所有徵兆都必須出現,我們才能夠說耶穌馬上會再來。我們可以期待耶穌快點再來,但是不能說就是現在,這是帖撒羅尼迦人的問題。他們接到一封偽造的保羅書信,信上偽造了保羅的簽名,寫信的人叫他們趕快準備好,因為耶穌就要再來。保羅駁斥這件事說,那個不法之人尚未出現,從這裡我們可以明顯地知道,到時候我們基督徒一定會看見那個不法之人,會看見他做出可怕的事。有很多人一直在猜測這個人到底是誰,不是海珊,不是格達費,也不是戈巴契夫,很多猜測都不對。我只能說,當最壞的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一定會知道。
新約聖經支持一種歷史觀,我現在來為各位上一課歷史哲學:
世人對歷史有很多不同的觀點,你如果不小心,可能會受到報紙和電視的影響,我舉幾個例子。
我們先來看一種常見的歷史觀,就是歷史會重演。有沒有聽過這句話?這是希臘人對歷史的觀點,認為歷史會不斷循環,不斷重演,帝國興起又衰微,歷史沒有終點,只是一直兜圈子。這是希臘人對歷史的觀點,希臘人從這個觀點又衍生出另外一種觀點,在今天很普遍,他們認為歷史是連續的,會一直前進不會回頭,但會上上下下的波動,會時好時壞,一下戰爭,一下和平,一下通貨膨脹,一下通貨緊縮;上下波動,雖然是往前進,卻沒有終點,這是從古希臘觀點衍生出來的一種觀點。再來,這種觀點認為歷史是漸進的,這是廿世紀初很流行的觀點,認為歷史雖然搖擺不定,但整體來說是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好。在1900年的時候,英國首相說,往上,往上,往上;往前,往前,往前。很好聽,比回歸基本面好多了,往上,往上,往上;往前,往前,往前,這種觀點認為歷史是漸進的,廿世紀初常常聽到一個詞,就是進步,進步。進入廿一世紀以後,最流行的是相反的觀點,認為情況會越來越糟。廿一世紀常常聽到一個詞,是求生存,不是進步。另外,還有一種歷史觀,是猶太人、基督徒和共產黨共有的,是猶太人先有這種觀點,末日歷史觀。認為情況會越來越糟,不斷走下坡直到見底,然後會突然好轉,並且持續好轉,這種觀點叫做末日歷史觀,是聖經的觀點,是猶太先知的觀點,是但以理的觀點;情況會越來越糟,然後突然好轉,這也是共產黨的觀點。但是猶太人、基督徒和共產黨在這觀點上的差別是,誰是關鍵?共產黨認為人是關鍵,所以共產黨的夢已經快速褪色,因為他們相信情況會惡化,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會惡化直到發生革命為止,然後社會不再有階級之分,不再有犯罪,他們這個觀點,來自馬克斯這個猶太人。猶太人和基督徒也抱持這個觀點,但他們對於誰是關鍵有不同的答案,猶太人說關鍵是上帝;基督徒說關鍵是耶穌。當耶穌再來的時候,就會扭轉乾坤。所以新約聖經的歷史觀,雖然在啟示錄有更清楚的描述,但從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也可以看出情況會惡化,直到敵基督這個不法之人出現,牠看輕一切律法,而且以上帝自居。魔鬼曾經要把敵基督的地位送給耶穌,但是遭到拒絕;牠對耶穌說:只要你聽我的,就可以擁有世上一切王國,意思是要耶穌代替牠當敵基督。耶穌來世上是要當基督,不是當敵基督,所以耶穌拒絕了。
這個歷史觀告訴我們,在歷史結束的那一刻,敵基督這不法之人會出現,以上帝自居;到時候這個世界將被魔鬼的三種化身控制,就是魔鬼、敵基督和假先知,這三種化身會取代聖父、聖子和聖靈。當這三者控制了世界的時候,歷史就會結束,這個時候你可以抬頭望天,等耶穌來扭轉乾坤。所以保羅在這裡告訴他們,不要以為耶穌馬上會再來,耶穌再來之前,情況會先惡化,所以保羅叫他們要冷靜,不要慌張。保羅他又說,這個不法之人,現在已經在影響這個世界,但是牠的影響目前還受到約束,還不能夠發揮全部的影響力,不過將來有一天,上帝會撤除約束,世界會變得很可怕。但是耶穌告訴我們,這段時間很短很短,時間很短,啟示錄告訴我們,只有三年半的時間,也就是42個月或是1,260天,就看你用什麼單位,時間很短,然後耶穌就會再來。如果這些事情都還沒有發生,你就誤以為耶穌要再來,你的生命會失序,就像帖撒羅尼迦人一樣。
接著他談到工作的事,在這裡他的語氣十分嚴厲,他說:不肯做工的人,不可以吃飯。不可以給遊手好閒的不肯工作的基督徒吃飯,這話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偷懶或怠惰,是一種罪,如果你讀箴言就會知道。但是你的教會講過這個主題嗎?第二,不工作是罪惡,我們絕對不能鼓勵;我是在講不肯工作的人,而不是沒有能力工作的人,我覺得我必須要講清楚才行,所以我們有雙重任務。第一,幫助基督徒有工作做;第二,不要幫助不肯工作的基督徒。我記得有一個年輕人,在某天中午12點來找我,他坐下來跟我談話,卻一直在看桌上的午餐,一臉饑餓的樣子,最後他忍不住了,就問我說:你什麼時候吃午飯?我說:等你離開了,我就會吃。他說:我可以跟你一起吃嗎?我說:不行,聖經說我不可以請你吃飯。他問:為什麼?我給他看帖撒羅尼迦後書,我說:你是一個「職業」學生,你已經當了九年的學生,你每次修完一個課程,就再修另外一個課程,你根本就打算一輩子用納稅人的錢來讀書,完全不想找工作,回饋社會在你身上的投資。我說:很抱歉,聖經說不肯工作的人不可以吃飯。後來他走了,不是很高興。大約一年以後,我們家的門鈴響了,他又來了,他說:你今天可以請我吃飯了。我說:我們家有什麼,你都可以吃。你要知道,我們不能夠心軟,教會不能心軟,我們一定要抱著切合實際的觀點,保羅說:不要讓那些基督徒用耶穌馬上要再來做藉口,不肯好好工作;那不是聖潔,不是在預備自己。當主再來的時候,祂要看見我們在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為祂作工。你讀過耶穌再來的比喻,全都在強調這個重點,你如果認為耶穌馬上要再來才盡忠職守,就不算準備好,因為你是出於驚慌的緣故;但你如果不認為祂明天會來卻仍然盡忠職守,這才是準備好。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耶穌的比喻不管是講到主人回來問僕人怎麼樣處理他的錢,或是講新郎來迎娶,都提到主人或新郎很久才來,祂拖延時間,來試驗你有沒有準備好。不是看你明知祂下禮拜二要來的反應,而是看你認為祂100年內還不會來的反應,你會盡忠職守嗎?你仍然會好好地做祂交給你的工作嗎?這一點很重要,我再說一遍,上帝關心的,不是你做哪種工作,而是你的工作態度;祂寧願要一個盡忠職守的計程車司機,而不是一個漫不經心的宣教士,因為祂看重人格勝過成就。我們要鼓勵人在工作上盡忠職守,葛理翰的太太在廚房貼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裡天天為主作工三次,她很清楚什麼是服事;裡茲有個人每天早上會進去一間小教會,把掃帚和鏟子放在一旁,禱告求上帝賜福給他,他掃過的街道是全裡茲最乾淨的,那個就是全職事奉。
上帝比較在乎你的工作態度,而不是你的工作內容,不管你是家庭主婦或電腦操作員等等都一樣;但教會通常會把事奉分等級,最高級的是宣教士,你去非洲宣教,那麼照片會貼在教會前廊;再來是傳福音的人;再來是牧師,醫生和護士也排在前面,畢竟他們的工作是照顧別人;老師稍微排後面一點;計程車司機排在很後面;這種想法根本就不對,在聖經上,勞力的人都是排在前面,就是用手做工的人。求主堅固我手所做的工,我手所做的工要靠主堅固;耶穌當年是個木匠,保羅當年是織帳棚工人,彼得和約翰是漁夫;他們用這些方式預備自己來為主作工。我必須說,重點往往被忽略了,很多人在公司工作40年,卻感嘆自己沒有能夠服事主,真希望上帝當初呼召我去做真正的基督徒事工,他們都錯了。當耶穌再來的時候,祂會和你一同管理世界,祂會找可靠的人來管理法院、還有銀行等等,保羅在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上說,你們竟然會友告會友,將來有一天,你們是要審判世界的;我們現在是用工作態度來預備自己,等耶穌再來就可以做祂交給我們的工作,那就是聖潔,就是預備好自己等候耶穌再來。我真希望可以放那首黑人靈歌給你們聽,可惜我沒有帶來,裡面的副歌說,當祂再來,會看見我在鋤棉花,天空會打開,君王會出現,當祂再來,會看見我在鋤棉花,最後一句說,當祂再來,我將跪在棉花旁;那個人瞭解什麼是事奉。為榮耀上帝而作工就是聖潔,就是全職事奉。在座多少人在做全職事奉?沒錯,我應該聚會一開始就問你們,好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我漏掉一件事沒講?
保羅說,我們常為你們禱告,這裡又說了一次,我們常為你們禱告,請你們為我們禱告。後書又說了一次,請你們為我們禱告,他說,我們相隔兩地,但我沒有忘記你們,你們有沒有忘記我?讓我們為彼此禱告,我為你們禱告,請你們也為我禱告。偉大的宣教士保羅竟然說:我需要你們的禱告,請為我禱告就像我為你們禱告,保羅在很多書信上都這麼說,但這裡順序不同,因為他這裡的禱告重點不同。請你們為我禱告,因為我常為你們禱告,我們雖然相隔兩地,但還是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代禱。以上只是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介紹。
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小小的驚喜,我 一兩 個禮拜之前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有我的地址,還有一枚希臘郵票,是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寄給我的,你們相信嗎?我們在這裡錄製的錄影帶,竟然流傳到帖撒羅尼迦,到那遙遠的地方。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他們看到了這些錄影帶,在這封信上說,我們弄錯了,不小心寄了兩份給他們,所以他們就寄了一份到卡維拉這個地方,那裡是使徒行傳十六章11節所講的尼亞波利。所以我們在這裡錄的錄影帶,傳到了尼亞波利,後來他們還寄了一份到阿爾巴尼亞,那裡是羅馬書十五章19節所講的以利哩古,所以錄影帶傳到了阿爾巴尼亞。我們寄到帖撒羅尼迦的錄影帶,尼亞波利和以利哩古的人也看到了。是不是很棒?他們在信裡頭笑我的希臘文發音,因為現代希臘文的發音很不一樣,他們就笑我的希臘文,說我發音不標準,這是我的問題;可是這種感覺真的是很棒,我們在這裡講的資訊,傳到了那些地方,我們竟然收到帖撒羅尼迦基督徒的來信,說這些信息錄影帶幫助了他們,而他們又將這些資訊傳給當年保羅傳福音的地方。
新約綜覽-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一)
2010/12/21 13:08
分享
heather 攝 宜蘭之旅
我們現在來看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一共有兩封。
這是保羅最早寫的兩卷書信,所以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部分。這你也許不知道,保羅在短短幾個月內寫了兩封信,都是寄到同一個地方給同樣的收信者,新約聖經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常常會忘記初代教會並沒有新約聖經,他們只有舊約聖經,他們有使徒的教導和講道,但是沒有新約聖經,新約聖經就這樣開始了。這兩卷書信大概是保羅書信中最容易懂的,信上談到幾個簡單又直接的問題,有 一兩 處比較難懂,我們需要說明一下。
這兩卷書信是同一個作者寫的,或者應該說是同一批作者,因為保羅在問候的時候,提到西拉和提摩太,他們三個人一同來到帖撒羅尼迦,又一同離開,所以保羅代表這三個人寫信,不過寫的大多是他自己的想法。這兩封信由同一批作者,在同一個時期寫給同一個地方,但是兩封信的氣氛和語氣卻大大地不同,信上談的問題甚至都一樣,但是語氣卻不一樣。
第一封信的語氣親切重感情,信中強烈地表達出關心之情;但是第二封信卻截然不同,語氣變得是既冷淡而且又尖銳,沒有表現出關懷,反而感覺有了相當大的距離。你會覺得很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是保羅出了什麼問題,就是對方出了什麼問題。在兩封信之間,雙方的關係有這麼大的改變,我們要來探討一下原因。
首先來看這個地方,這裡在愛琴海上方,原本是一個很大的港口城,但是今天這個港口有點淤塞,不再那麼靠海了。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形,像以弗所就是,但是帖撒羅尼迦是一個重要的城市,因為這座城市就位在羅馬通到亞洲的這一條大道上,這條大道叫做「伊革那宣大道」,帖撒羅尼迦就在這條大道上。就所在的道路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城市,而且這是個港口城,就位在愛琴海的頂端,是這個海域所有貿易路線的終點站,所以它的地點很重要。如果能夠在那裡設一個分公司什麼的,生意一定可以拓展到各地去,如果能在那裡建立天國的殖民地,一定可以拓展到各地。所以保羅離開腓立比來到帖撒羅尼迦,今天這個城叫做塞隆尼加或帖撒羅尼基,不管是塞隆尼加或帖撒羅尼基,總之這裡是一個重要的城市。是以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命名的,這裡是一個貿易站,這裡所流通的錢幣,遠多過愛琴海沿岸各城,因為貿易往來頻繁,銀行必須有許多現金。這裡住有各種不同的種族,其中以猶太商人特別多,哪裡有生意做,那裡就有猶太人。猶太人來這裡主要是因為這座城位在海路要道上,考古學家在帖撒羅尼迦挖到很多遺跡,他們挖到羅馬廣場,挖到競技場,甚至挖到一塊門楣,上面寫者「撒瑪利亞人的會堂」。所以除了有猶太人,甚至有撒瑪利亞人,有許多不同的種族住在那裡。
在使徒行傳中路加告訴我們,這城由一種特別的官長掌權,叫做Polytarch。Polytarch這個字可能是由兩個希臘字組成的,poly是城市,arch是監督、掌權者。以前常有人質疑路加所記載的歷史是不是準確,因為Polytarch這個字在古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但是考古學家近年來,在帖撒羅尼迦的遺跡中,發現了這個字出現了41次。只有帖撒羅尼迦這個城市稱他們的市長為Polytarch。當他們發現這件事之後,才突顯出路加的記載有多麼準確。因為只有這個城的市長,他才用這個稱呼。考古證據越多,我們對聖經的準確性就越有信心,問題是,有些人還沒有見到證據,就急著先懷疑。
現在我們來看看帖撒羅尼迦教會,保羅稱他們是上帝裡的教會,那是他們的地址,也許這個教會是在帖撒羅尼迦,但也在上帝裡,那才是他們的家,才是他們的地址。保羅在第二次的宣教之旅,現在我們在這裡稍微來複習一下:保羅他來到加拉太建立教會,接者他想去庇推尼傳福音,但到了之後,聖靈不准他們傳福音。他們想去亞西亞,但到了之後,聖靈不准他們傳福音。於是他們往前走,後來碰到大海無法再前進,這種引導很有意思。他們必須往前走,聖靈才會繼續引導他們,他們沒有停在加拉太,在那裡等候聖靈指引,而是直接出去找機會服事,但是聖靈一直跟他們說不行,不斷地引導他們往西去,後來碰到大海,無法再前進。那天晚上保羅夢見馬其頓人求他過去幫助他們。所以,當你採取行動的時候,聖靈的引導會更清楚;行駛的車子比還沒有啟動的車子容易轉彎,車子不動的時候,很難轉動方向盤,基督徒也是一樣,起來行動,去找點事做,一面做一面讓聖靈來引導你,不要光留在原地不動。
於是保羅一行人過了歐洲,來到一個叫尼亞波利的港口城,但是他們沒有停留在那裏。他們先到馬其頓的一座要城腓立比。腓立比這裡比較靠近內陸,以後我們會談到腓立比書。保羅一等到可以離開腓立比,其實他是被趕出去的,他就前往這座要城,帖撒羅尼迦。他在帖撒羅尼迦的會堂向猶太人講道,保羅的做法總是先傳福音給猶太人,他說他先是欠猶太同胞的債,再是欠其他人的債,所以保羅先去會堂。但是每次這樣做都會惹上麻煩,有些猶太人會相信他的話,但是有些猶太人則氣憤填膺。在每一個會堂裡,最願意聽他講道的,是佔少數的「虔誠人」,這些人不是猶太教徒,沒有受過割禮,但是他們對上帝有興趣。他們到會堂是因為覺得猶太人的神是真神,所以他們可以說是一群有興趣的觀察者,是會眾中少數的一群,稱作「虔誠人」,我們的聖經版本大多譯作敬畏上帝的人。但這其實是個頭銜,用來形容相信以色列神的非猶太教徒,這是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最容易帶領信主的一群人。今天在教會中也會有類似的情況,最容易信主的是教會中佔少數的一群人,而不是那些表面上很認真的人。這些人對信仰有興趣,想要追求真理,保羅在各城中傳福音的時候,就是這群虔誠人最容易信主,但是猶太長老卻對這種情形感到氣憤,因為保羅對這些虔誠人說,你們不必進猶太教就可以歸屬上帝。但猶太人領袖不是很高興,猶太人領袖他們希望大家都能夠受割禮,成為會堂的會友。所以,保羅通常在會堂講道兩三個禮拜之後就得離開,大概只講了兩三個安息日就會被趕出去。有的時候保羅還會故意地在會堂隔壁的學堂成立教會,繼續造就他在會堂裡帶領信主的那些人。這樣做不是很有技巧卻很有效,不久之後他就離開教會,往其他地方去傳福音。猶太人很嫉妒他帶領信主的人,這些大多是外邦人,他們雖然以前去過會堂,卻大多是外邦人,猶太會堂開始流失會友,我想他們心裡一定很嫉妒。他們有一次甚至故意對施洗約翰說,你知道嗎,現在耶穌施洗的人比你要多很多,他在河裡施洗的人,比你施洗的還多,嫉妒很可怕。所以這些猶太人敵擋保羅,保羅不得不離開,因為他們煽動人民起來暴動,而保羅帶領信主的這些人,被迫簽下約定,保證和平。保羅為了他們的安危,就自願離開往庇哩亞去。所以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待的時間很短,卻留下一個穩固的教會。我真想知道保羅是怎麼做到的,才建立教會幾個禮拜而已,就能夠放手離開。當然,他們是很熟悉聖經,有很多人待過會堂,但是保羅離開的時候,教會很健全。我相信,一定是因為教會得救的根基穩固,彼得那一整套得救的步驟他們都做到了,也就是悔改、相信、受洗、被聖靈充滿。如果一開始就做到這些,基礎就會穩固得多。所以,保羅繼續前往庇哩亞,但是他把西拉和提摩太留下來,大家對他們兩個人比較沒有敵意,於是保羅獨自前往庇哩亞。
你也許知道保羅在庇哩亞惹了大麻煩,又被迫離開,現在他獨自往南,來到雅典。他在那裡的時候也很不好受,他在亞略巴古講道卻遭到嘲笑。有幾個人信主,但是他沒有在那裡建立教會。接著他前往哥林多,這個時候保羅其實已經士氣非常低落了。我們必須要曉得,他在腓立比被關,遇到地震,然被送出腓立比;來到帖撒羅尼迦,又惹上麻煩,為了不給信徒惹麻煩,保羅不得不離開;來到庇哩亞,又惹上麻煩,猶太人一路跟蹤他,他到處惹事端;然後他來到雅典,遇到許多哲學家,他們聽見他講耶穌復活,就嘲笑他。雖然他帶領了幾個人信主,卻無法在那裡建立教會,所以他來到哥林多的時候,心情十分沮喪。他在哥林多前書說,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又軟弱又懼怕,對自己失去信心,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瞭解,我們都公認,保羅是最成功的宣教士;但是很少有人喜歡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挫折。他接連地遭遇到了許多的不幸,當他來到哥林多的時候,他說我已經對自己失去信心。這個時候,保羅他的心情確實是十分沮喪的,但是這個時候,提摩太和西拉趕來了,而且,他們帶來了大好的消息;他們告訴保羅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狀況好極了,他們誠心領受聖經的話,忠心跟隨上帝,根本不用替他們操心,他們雖然也提到過 一兩 個問題,但是主要是想要鼓舞保羅的士氣。保羅從馬其頓一路被追趕到亞該亞,也就是今天的希臘,保羅覺得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每一個事奉的基督徒,聽到你帶領信主的人,在信仰上站立得穩,都會覺得受到鼓舞。當你遇到多年前帶領信主的人,你會很想知道他們的屬靈生命現在如何。當你知道他們仍然持守信心,你就會受到鼓舞,所以保羅在哥林多時,提摩太和西拉帶來好消息,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狀況很好,雖然有幾個問題,但不是很嚴重,保羅就決定寫信給他們。他不能親自去,因為他正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這裡的問題多得不得了。但是他決定至少寫一封信過去,新約聖經於是就這樣開始了。
另外還有別的好消息,他們除了從帖撒羅尼迦帶來好消息,還從腓立比帶來奉獻,這真是一場及時雨。因為保羅來哥林多時身無分文,所以他又回去做織帳棚的工作,到織帳棚工人聚集的街旁縫製羊毛布料,做成帳棚,他在那個地方認識了一對織帳棚為生的猶太夫婦,這對夫婦他們剛剛逃離逼迫基督徒的羅馬,他們就是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保羅也是個鼓勵。於是他們三個人就坐在街上一起織帳棚,接著聽到好消息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狀況很好,而腓立比教會又送奉獻來,所以保羅覺得很好,可以暫時不用織帳棚,專心把哥林多教會的基礎打好。
首先他寫一封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表達聽到這些消息的喜悅,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兩封信。先看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一章,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保羅他聽到消息以後很興奮,所以信中熱情洋溢,第一章都在講到他聽到的好消息。在這裡我要特別指出四組三連詞,來歸納出這章的含意,這對我們很重要。在這裡,保羅一直強調他很高興聽到他們真心領受了福音。不只是聽見而且還真心領受,保羅一直提到「領受」這個詞,他們真心領受,牢記在心。他們對福音的領受正是提摩太和西拉帶來的好消息。第一組三連詞就是,保羅說我們當初用三種方式傳福音給你們,這三種方式就是話語、行為和神蹟奇事,保羅都是用這種方式傳福音的,我們大多不是用這種方式。
各位要知道,傳福音不只是靠口中的話,很多基督徒以為用嘴巴講福音就是傳福音,其實不然,你只傳了一部份的福音,對方沒有辦法證明你對他講的話是真的。或者簡單地說,他們除了聽到福音,也要看到福音,保羅提到的三件事,話語、行為和神蹟奇事,兩種要用眼睛看,一種用耳朵聽,看的效果比聽的效果多一倍;看兩種,聽一種,這是很好的傳達方式,今天媒體掛帥的時代,就是用這種方式,那個時代也是如此,保羅可不認為大家都等著要聽福音,他知道大家都要等著看。人用行為來證明福音的話語是真的,上帝用神蹟來證明福音的話語是真的。我們大多數人在傳福音的時候,恐怕大部分只用話語,像是說的、寫的、錄的,還有唱的,給了一大堆的話,不用話語不能傳福音,這倒沒錯,因為話語可以解釋。但是我們所活出的生活方式和神蹟奇事,分別是人和神在證明福音是真理。當初耶穌派兩個兩個一組出去傳福音的時候,祂說:你們要做的事很簡單,每到一座城,就叫死人復活、醫治大痲瘋、趕鬼、醫治病人,然後告訴他們說,上帝的國來了。也就是說,先行出來,再用口說出來;先給他看,再說給他聽,這個方法多麼簡單,但是我們都不是這麼做,我們都是先用講的。可是保羅很有智慧,他在羅馬書上說,你們聽了我的資訊,看了我的生活方式,又目睹了靠聖靈的大能所行出來的神蹟奇事,我已經完整地傳達了福音,從耶路撒冷到阿爾巴尼亞,再到以利哩古,這是希臘的另一邊。這就是保羅傳福音的方式,透過話語、行為和神蹟奇事,這裡我就不再多談了。
在我的《基督徒的重生》這本書裡,有一章專門講這個,我們需要重新從這三個層面來傳福音。帖撒羅尼迦人啊,你們聽見我們所傳的話,看見我們的生活方式,又看見神蹟奇事。他說:你們領受了所看見、所聽見的,在聖經中,看和聽密不可分。彼得在五旬節那天說,那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我們今天都只要別人聽見福音,但他們也需要看見,需要看見福音有果效,他們需要看見生命改變,需要看見上帝行神蹟奇事,這樣他們就會相信,他們會相信這些話是真的。話語、行為和神蹟奇事是第一組三連詞。他說:這是我們給的,你們領受了,你們也相信了。
接下來的一組三連詞,他說:結果就會產生信心、盼望還有愛,保羅常講這三件事。不只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談到,如今常存的有信望愛,保羅常講這三件事。他說:我聽說你們領受了福音以後,信心增長,滿有盼望,也充滿愛心。他們最弱的方面是盼望,在後面保羅會再談到,但是他們的信心和愛心卻無可指摘,這已經很好了,不是嗎?教會有滿滿的信心,盼望和愛心當然很好,但先有信心和愛心也是很好的起步。他們的盼望不太穩定,所以他要堅固他們的盼望,因為盼望的核心就是主耶穌再來。主耶穌再來正是我們盼望的核心。
接下來三個詞是上帝、耶穌和聖靈,這幾個詞在第一章中交錯地出現。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他們徹底相信三位一體神,這點很重要。幾年前有一個「耶穌運動」,他們不相信三位一體神,認為神只有一位,就是耶穌;有些人則只信聖靈。但真正的基督教信仰相信三位一體的神,向上帝悔改、相信耶穌,領受聖靈。帖撒羅尼迦人從一開始就相信三位一體的神,不只是這樣教導,他們也有這樣的經歷。他們認識上帝、認識耶穌,認識聖靈。在保羅傳完福音以後的幾個禮拜,他們就能夠這樣相信,實在很成功,不是嗎?
最後,我要提到的三個詞,是保羅對好基督徒的定義,他用了三個動詞。他說:你們轉離偶像,來到永生上帝面前,服事永生上帝,並且等候祂的兒子從天上來。在座有一些傳道人,這三個重點可以做為下個主日的講道大綱。基督徒會「轉離」偶像,來到永生上帝的面前,轉而「服事」永生上帝,成為上帝的僕人,並且也會「等候」上帝的兒子從天降臨。三個很棒的動詞表達出基督徒生命的三個層面,轉離就是悔改,事奉永生神,並且等候祂的兒子從天上來。
各位,以上就是三個重點,有人說好的傳道人講道,都是用三個重點。以上幾組可以讓你講四篇道,但保羅在第一章中交錯談到這三點,這四組三連詞都很重要。
再來看看第二章這裡談到第一個問題,跟保羅還有跟他的名譽有關係。因為在帖撒羅尼迦這個城裡的那些猶太人,他們很嫉妒保羅,他們竟然開始毀謗他。當然這背後都是魔鬼在作祟,魔鬼是謊言之父,當魔鬼想要破壞剛剛在起步的事工時,不是毀謗傳資訊的人,就是破壞資訊,而且通常是照這個順序來破壞。首先牠會抹黑展開這項事工者的動機,造謠中傷這個人。這個情況在帖撒羅尼迦教會已經開始,這必須從字裡行間看出來。我仔細讀過第二章和第三章,我想要從字裡行間來瞭解,他們說了保羅什麼,使得保羅必須要為自己辯護,這是在推測收信者這邊的情況,我總共列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他們控告保羅九種罪名,實在很難相信,保羅九次為自己闢謠和為自己辯護,不是為了維護他自己的尊嚴或是維護自己的名譽,而是因為他如果容許反對者來攻擊他的人格,他們就不會相信保羅向他們傳的福音,瞭解我的意思嗎?把傳信息的人毀掉,就會讓人懷疑他的資訊,他們的指控有下列九項:
第一,保羅成事不足,這個人是一個敗事有餘的人。第二,保羅是一個懦夫,他帶罪潛逃,從你們這裡逃走。其實我們都知道,保羅他離開是為了保護信徒,因為這些信徒必須要為他擔保,他們也必須要拿出一大筆錢來保證不會出事,所以保羅就離開了,免得信徒損失那筆錢;但是保羅卻因此而遭到控告,被說成是一個懦夫。第三,他們控告他是狂熱分子,說他一意孤行、癡狂、偏激。第四,他們控告保羅是一個好色之徒,因為他帶領很多婦女信主。第五,他們控告保羅是個騙子,滿口的謊言。第六,他們控告保羅阿諛奉承,譁眾取寵。第七,他們控告保羅是一個投機分子,他所做的只是為了貪圖好處,貪圖別人的錢。第八,他們控告保羅遊手好閒,不用工作卻生活舒適。第九,他們控告保羅像是暴君,他們說,保羅對於他所帶領信主的人態度很嚴厲,這些都是很嚴重的控告。他們指控的這九件事,沒有一件是真的;但是聽過的人就會對他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些話都是在保羅離開以後,背著保羅說的,真的很壞。
於是保羅寫這封信,為自己的人格來辯護,免得他們不相信他所傳給他們的福音,重點不在於他自己的名聲;但那些人重傷他,說他有不良的動機,我要提醒各位,真正符合這九項罪名的,是魔鬼自己。你自己怎樣,才會說別人怎樣,魔鬼想用這些控告,把自己不良的動機加在保羅的身上,因為這九點魔鬼都吻合,但保羅不可能是這樣。保羅如何為自己辯護呢?他用了九個方式,他請帖撒羅尼迦人還有上帝一起來做他的證人,他說:上帝可以作見證,你們也可以作見證這些指控都不是真的。首先他說:誰說我成事不足?你們看看我事奉的果效,你們是個穩固的教會,充滿信心和愛心,又將福音傳給人,這樣是成事不足嗎?他的事奉大有果效。
第二,他談到自己的膽量,他並不是逃走的懦夫,他在腓立比坐過牢,但接下來一到帖撒羅尼迦就立刻開始傳道,這是懦夫的行為嗎?如果他真是懦夫,早就離境出國了。
第三,他說自己是誠實的,他說:我說的話都是真的,有什麼話,我就說什麼,我不會騙人。他說自己是敬虔的,他說就算沒有人為他作見證,上帝可以為他作見證,他說自己是謙卑的,他說:我沒有緊抓住自己的權利或尊嚴。他說自己是溫柔的,他說:我對你們就好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像母親對待孩子一樣。他說自己是無私的,他說:我把時間、金錢,還有自己,都給了你們,這聽起來像是個只求自我利益的人嗎?他說:自己辛苦勞碌並沒有任何懶惰或是懈怠,他天天從早忙到晚,從日出忙到日落,當時沒有電力,天黑以後就不能工作,他說:只要天還沒暗,我都在作工。他說他聖潔、公義、無可指摘,你們控告我什麼罪名呢?很像主耶穌當年說的,他說他內心充滿誠摯,他不但像母親,而且還像父親,我就像父母親一樣,當你需要安慰,我像個母親;當你需要管教,我像個父親,最後他談到自己的嚴厲,他說:對於我的標準,我不會妥協,在任何事上,我絕對不會騙你們。
他為什麼要為自己說話呢?這是因為他要為福音辯護,他絕對不容許人來攻擊他,把他的信息給毀了。有人控告他,當著面就說盡好話;但是一離開就把他們給忘了,這樣講實在很惡劣。保羅說:我不但沒有忘記你們,還常常為你們禱告,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沒有說過奉承的話,離開後也不會忘記你們,我的心一直掛念你們。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魔鬼喜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破壞事工,牠喜歡挑撥基督徒對傳道人起懷疑,喜歡扭曲動機,牠這些技倆我們都曉得,魔鬼真該坦承自己就是這個樣子。保羅也提到受這樣的苦,其實是意料中的事。他叫帖撒羅尼迦人心裡也要有所準備,基督徒受苦就是證明你是上帝的選民,這是光榮的記號,是信心的印記,是基督徒所佩帶的徽章。他說沒有因為福音受過苦的人才應該要擔心,這樣的人沒有遇過困境,沒有樹立過敵人,從來沒有付過任何代價,這樣的人才應該擔心,他說:受苦是正常的,但我不會讓他們得逞。保羅不在乎坐牢、遭鞭打,被人用石頭打,留在地上等死;但如果有人毀謗他的事工,他會奮力反擊來保護他的事工。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段經文的措詞十分強烈。
接著來看看這卷書信的第三個部分:第一章在講帖撒羅尼迦人對福音的領受。第二跟第三章談到他事奉方面的人品,這是第二和第三章。第四和第五章是要幫助他們成長。保羅他關心這些信徒需要成長,有兩方面是他特別關心的,首先是他們的聖潔,主要談到婦女和工作這兩方面,這些是很實際的層面。 有些人想到聖潔就想到修道院,這脫離現實生活;但保羅會談到婦女和工作這兩方面的事。保羅關心的第二方面是他們的盼望,他們的信心很大,也充滿愛心,但是他們心中的盼望,卻時有動搖,保羅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先來看看他們的聖潔,女人,說起來實在很丟臉。當時的帖撒羅尼迦人他們有一種心態,有一個叫狄馬士尼的男人這樣說過,我們嫖妓是為了享樂,找情婦是為了滿足肉體的需要,娶妻則是為了叫她們生孩子,叫她們好好料理家庭,那是希臘人的做法。他們覺得很正常,大家都這麼做,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就是來自這樣的背景。保羅要告訴他們兩件事,第一,男人只能有一個妻子,一定要遵守一夫一妻制。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種話簡直是天方夜譚。我聽過一個很好笑的故事,有一個男孩子把英文的「一夫一妻制」講成「單調」;在基督教裡面,一夫一妻制的觀念是福音的教導,男人必須要脫離妓女、情婦和多妻的情況,只能有一個妻子,不可以有很多妻子,這是因為離婚在古代很普遍,隨時可以厭倦舊愛去找新歡。那種情形就像現代有很多人喜歡換車子一樣,所以保羅才會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說,要忠於妻子,不要待她像妓女或情婦,要尊重婚姻的床。那是聖潔的一面,很實際的聖潔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保羅談到另外一面的聖潔,跟每天的工作有關。有一種心態我很不認同,大概一個月以前我在這裡向230個男士談到工作,我們常常在這裡舉辦男士特會,在座也有些人曾經參加過,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工作」。這可是不能提到的兩個字,你什麼時候在教會聽到跟工作有關的講道?什麼時候在教會唱到跟工作有關的詩歌?傳道人講道大多不談工作,因為他們不用上班,如果你曉得我的意思。真的,在教會講道的人,他們大多不用在星期一的早上八九點鐘出門去上班。他們也許每天為教會工作16個小時,但他們不用出去上班,不瞭解上班的情形。我看過許多門徒訓練課程,這些門訓課程都沒有談到工作的事,都是教你如何在工作之餘做一個好基督徒,怎麼禱告、讀經、做見證,怎麼在教會事奉,讓人覺得事奉主是下班以後的事;這讓基督徒感到坐立不安,他們想要趕快下班,這樣他們才能夠去服事神。我告訴你,你如果是基督徒,就已經在做全職事奉了,我應該不要先講明這一點才對,因為我每一次在這樣的聚會中問有多少人參與全職事奉,通常只有六個人左右舉手,我就會再問一次,有多少人參與全職事奉?這個時候會再多幾個人,我會不停地問,直到每個人都舉手;因為不管你是計程車司機或宣教士都一樣,工作就是你的聖職,要全力以赴,這就是愛上帝,就是在服事鄰居,工作是為了榮耀主。否則你醒著的時間大多白白浪費了,你醒著的時間有百分之六十都白費了;除非你明白工作就是聖職,要全力以赴。所以保羅叫這些人要自食其力,要下定決心把工作做好,不要依賴別人,基督徒不應該靠別的基督徒施捨過日子,身強體健的基督徒,應該要自食其力,賺錢養家,行有餘力,要捐錢幫助窮人。保羅規勸的,不是沒有工作能力的人,而是不願意工作的人,這兩者之間是大不相同的。等我們看帖撒羅尼迦後書的時候,我會再多談。但是保羅為了幫助他們瞭解聖潔的生活,他必須談到女人、工作等等實際的事情。
好,我想我們就暫時先停在這裡,下次再繼續談。
新約縱覽:保羅及保羅書信
2010/11/30 20:29
分享
jwh 攝
各位!接下來的幾次,我們要談保羅的多卷書信,所以我想在談他的書信之前先來看看保羅這個人,看他為什麼寫這些書信,我們應該如何瞭解這些書信,保羅到底是誰?我們對他的瞭解遠多過其他使徒。其實新約聖經有一半的篇幅不是保羅寫的就是跟保羅有關,如果把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加起來,新約聖經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以保羅為主角,保羅對過去兩千年來的教會歷史,影響之大僅次於耶穌,我們甚至可以說他對歐洲歷史的影響最大。
保羅到底是誰?先來看看保羅的生平,然後我們再來看看他的書信,我要談保羅信主之前、信主經過以及信主以後,這是保羅人生的三大階段,我可以告訴各位,其中以第三階段最長也最精采。保羅出生在一個叫大數的地方,那是在今天土耳其的東南方,就在地中海的東北角,那是一個大學城,是當時名氣排第三的大學,最有名的是雅典大學,好比今天的劍橋大學,我這樣講是因為我是劍橋人,亞歷山大大學排名第二,它的排名就好比是今天的牛津大學,大數大學就好比今天的德罕大學,排名第三,我聽說排名順序是這樣的,所以大數大學是地中海沿岸名氣排第三的大學。
保羅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主要是受到三大影響,第一、他的父母是猶太人,他是一個猶太人,他以身為猶太人為榮,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他不以身為猶太人為恥,但他後來願意放棄這個身份,他從小就相信以色列的神「雅威」,上帝在他的生命中一直居首位,不過他卻誤以為逼迫基督徒就是事奉上帝。他生於便雅憫支派,士師記記載這個支派差一點遭到滅族,倖存下來後人數銳減,但是從便雅憫支派卻出了以色列第一個王掃羅,掃羅這個字的原文發音比較像是「撒烏」,所以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取自以色列第一個王,都屬於同一支派就取名為掃羅,後來他給自己取了個拉丁名字Paulus,意思是「小」,所以有資料都顯示他是一個個頭矮小的人,但那只是他一部份的成長背景,他可能小時候就搬到加利利去,我們知道他們全家搬到加利利,後來送保羅去耶路撒冷求學,受教於一個名叫迦瑪列的知名自由派教授,新約聖經只提到迦瑪列一次而已,有人問他該怎麼對付基督徒,他回答說:「我們應該等著瞧,若是出於上帝就會繼續下去,若不是就會無疾而終。」是一個很典型的騎牆派,聖經後來沒有再提到迦瑪列,這個人抱持自由派思想包容各樣的想法,他說:等著瞧嘛!不用急著對付什麼?但是他門下的學生掃羅想法卻完全相反,掃羅說基督徒是危險分子,對我們猶太教帶來空前的威脅,我要全力制止。有意思的是,上帝在有敵意的人身上,反而比在漠不關心的人身上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多年前,我到一個青年俱樂部講道,在場有30個年輕人,我回家後,師母跟往常一樣問我聚會的情形,我說其中兩個有可能信主,他們兩個聽了我的講道以後,氣得差點掉眼淚,所以這兩個人有可能信主,其他人只是坐在那裡大眼瞪小眼,結果六個月內我們替那兩個人施洗,有敵意的人比漠不關心的人有盼望,這個叫做掃羅的學生比他的教授迦瑪列還有盼望,因為迦瑪列只是觀望,叫大家等著瞧,但是掃羅說他要全力反擊,於是採取了行動,他投票表決要殺死第一個殉道的基督徒,當大夥表決要不要殺死司提反的時候,掃羅投下贊成票,他甚至還替仍石頭的人拿外套,殺了第一個為耶穌殉道的人,從那個時候起,他的內心開始痛苦起來,良心感到不安,因為他親眼看到司提反殉道的時候,臉上充滿榮光,他說:「我可以看見耶穌在天上,求主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司提反殉道的樣子,在掃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讓他一直良心不安,但他就此展開了反對基督徒的行動,他願意做一個反對基督徒的宣教士,離開自己的家鄉到處去迫害基督徒,所以他在信主之前就已經是宣教士,但目的是反對基督徒,不過他願意離開家鄉和家人到各地去迫害基督徒,這是其中的一個背景,另外,還有兩股影響力,除了猶太背景的影響,還有希臘文的影響,他住在大數,講希臘話那是古時候通用的語言,就像斯瓦希裡語,那是非洲東岸的通用語言,到處都可以通,在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懂希臘文,因此保羅不管到什麼地方都可以傳講福音,另外一股影響力就是羅馬法律,保羅的父親他對羅馬帝國有貢獻,因此獲得了羅馬公民的身份,也許是因為他為羅馬士兵做了許多帳棚,我不知道,但是帳棚業是他們的家族事業,掃羅在12歲的時候,進入這個行業,後來從事這行謀生多年,因為他的父親是羅馬公民,所以年少的掃羅也繼承了羅馬公民的身份,這個身份賦予他一些特權,他便加以利用。
掃羅晚年的時候利用這些特權,向該撒提出上訴,當他遭到處決的時候,不必像彼得,還有像耶穌一樣,被釘十字架,他是被砍頭,那是羅馬公民的特權,速戰速決,而釘十字架卻是一個漫長的死亡過程,沒有一個羅馬公民遭到釘十字架的處決,釘十字架對羅馬人來說是極大的侮辱,所以保羅最後遭到砍頭。他的羅馬公民身份派上用場,他有權利向上議院提出上訴,他可以直接向該撒上訴,而他後來就是這麼做的,這三種影響加起來很特別,猶太人、希臘文和羅馬法律,使他特別適合為耶穌向外邦人來傳福音,這種成長背景再理想不過了。
可見上帝在你信主之前就在預備你接下人生的使命,在你還不知道之前就在預備你,當掃羅還在母腹中,上帝就對他有一個計劃,不斷預備他,後來掃羅從反對基督徒變成一個基督徒宣教士,想要讓猶太人變成基督徒共只要做一件事,其實不應該稱猶太人為基督徒,畢竟「基督徒」一詞是一個外邦名詞,源自外邦的安提阿教會,應該說猶太人變成完全的或真正的猶太人等等,不要稱猶太人為基督徒,猶太人要信耶穌只需要做一件事,他們只需要知道耶穌仍活著。
有一次,我在劍橋講道,會後有一個25歲的猶太女子來見我,她問我說:「你是說拿撒勒人耶穌現在還活著嗎?」我說:「是啊!祂活著。」,「耶穌如果還活著,那祂應該是我們的彌賽亞啊!」我說:「對啊!」她又問:「我要怎樣才能知道祂還活著呢?」我說:「你直接去問耶穌就行了。」她照著去做,仍後就知道了。十分鐘以後,她就開始教我聖經,這些都在她的背景裡,都在她的血液裡,她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差知道拿撒勒人耶穌是彌賽亞,當她抓到關鍵,就可以瞭解整本聖經,才信主十分鐘,就可以教我聖經了,將來以色列全國信主就像這樣。
掃羅當初怎麼樣在往大馬色的路上信主,將來以全色列就像這樣信主,當他們看見十架的耶穌就會明白自己錯得多麼離譜,當初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就是如此。第一個場景發生在戈蘭高地,靠近一個叫庫奈特拉的小鎮,當掃羅這個猶太人、法利賽人,這個猶太人中的猶太人,希伯來人中的希伯來人,當他的腳一踏上外邦土地,拿撒勒人耶穌就向他顯現,對他說:「我要差你去外邦人那裡。」所以保羅是在外邦的境內信主的,這一點意義非常重大,所以掃羅上戈蘭高地去,離大馬色還有幾個鐘頭,耶穌就向他顯現,當年耶穌就在這座山下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的面變像,但耶穌這次顯現的時候,出現更大的榮光,因為掃羅這次見到的耶穌早已升天,祂重拾了原有的榮耀。
耶穌當初放棄了祂的榮耀來到世上,但是當祂升天後,就重捨原有的榮耀,人親眼看見那種榮光鐵定要瞎眼,假如我們現在可以看見耶穌的榮光,眼睛一定會瞎眼,視網膜一定會受傷,這些錄影的燈光已經很刺眼了,但是耶穌的榮光更大。彼得、雅各和約翰目睹仍為肉身耶穌的榮光,而非升天後耶穌的榮光,升天後的耶穌重拾天父的榮耀,那種榮光比正午的陽光還烈,掃羅的眼睛就瞎了,他立刻悔改,相信耶穌,他整個重生過程歷時三天,直到亞拿尼亞來為他禱告,掃羅才徹底重生。
上帝吩咐亞拿尼亞去為一個叫做掃羅的人禱告。掃羅?他是來殺我們的啊?亞拿尼亞不得不嚥下自尊心去了,他對掃羅說:「我是來醫治你,讓你能夠再看見,並且在水中受洗,然後被聖靈充滿。」這時候重生的過程才大功告成。
我有一本書叫【正常的重生】就談到這個,掃羅花了三天的時間,從悔改相信到受洗,然後被聖靈充滿,但從此以後,保羅視整個過程為重生,他每次領人信主,一定要完成全部的步驟,這可以看使徒行傳第十九章,保羅認為這才是正常的重生。現在他準備好事奉,但是他竟然沒有立刻成為宣教士,他立刻開始講道,因為不可能忍住不說,但是他很快就招來敵意,不管到那裡他都會招來敵意,可是主要是猶太人的反對,羅馬人從來不敵擋他,有一次他還被放在籃中,從城牆上縋下來逃生。
保羅預備出來事奉的過程很有意思,他不是馬上開始服事,我們常想立刻開始服事,一蒙召就想放下一切,馬上開始服事,但是保羅至少等了13年,才開始按上帝的蒙召服事。問題是,有的時候上帝很急,我們卻不急,或者是有的時候我們很急,上帝卻不急,我們千萬要搞清楚,這是美國傳道人布魯克斯說的,所以保羅到亞拉伯待了三年,好好地想清楚,重新思考他對上帝的認識,他沒有去讀聖經學校,他沒有去進修聖經的知識,也沒有去請教別人,而是單單與主獨處,因為他很特別,他是最後一個目睹復活耶穌的人,他自稱是最後一位使徒,很特別的一位使徒,第13個。有很多人說他應該是第12個,取代加略人猶大,這是錯的,保羅一向承認十二使徒的身份,他從未自認是十二使徒之一,但是他是第13個,他一向以特別的使徒身份自居。我沒有見過祂嗎?祂沒有召我嗎?保羅是那種可以書寫聖經的使徒,因為他和復活的耶穌有很特別的關係,他在亞拉伯沈思了三年,他心裡一定這樣想,當初耶穌在保羅往大馬色的路上與他相遇,問他:你為什麼逼迫我?保羅大可回答說:「我沒有逼迫你,我是逼迫基督徒。」但是他沒有這樣回答,因為他突然領悟,你怎麼樣對待基督徒就是怎麼樣對待基督,這層領悟讓他漸漸地體會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各位瞭解嗎?
保羅他知道做在最小一個弟兄的身上,就是做在基督的身上,基督徒確實就是基督在世上的身體,你怎麼樣對待基督徒就是怎麼樣對待基督,保羅對於上帝的認識是來自於他往大馬色路上和復活升天以後的耶穌相遇,以及他在亞拉伯曠野獨處沈思三年的心得,後來他到耶路撒冷在那裡四處碰壁,基督徒不相信他真的信主,換作是你,你會相信嗎?如果有人逮補你的家人入獄,下個主日卻來到教會說他已經信主,我想你也會懷疑的,但是人稱勸慰子的巴拿巴他真的是個好人,是他將掃羅介紹給耶路撒冷教會,但是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很不高興,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他們覺得保羅是一個叛徒,他原是受拉比訓練的優秀門生,卻成了他們所痛恨的基督徒,所以保羅就被送回了大數去待了十年之久。我想說的是,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件事,以為保羅一信主之後,就立刻出來宣教,到處去傳道。不是,他先到亞拉伯沈思三年,再回到家鄉待了十年,他在那裡等候上帝印證他的呼召。
十年以後,巴拿巴又出現了。各位請看(圖),這條是通往大馬色的路,這一條則是大馬色的「直街」,保羅就在那裡水洗,被聖靈充滿,這條路今天還在,是穿越大馬色城的一條直街,你們也許有興趣知道,這張照片照得不好,但是這個地點很重要,你也許不認識得這個地方,平常很少看見這個地方的照片,這是今天敘利亞的一個大城市叫安提阿,這座城在新約聖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保羅的一生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呢,浪子比喻中的浪子就是在這裡把錢揮霍一空,在福音書時代,只有一個「遠方的國家」,那個地方就是安提阿,人稱古代的巴黎,又像古代的阿姆斯特丹或是曼谷,你一聽就明白了。
如果你有錢可以揮霍,而且你是住在以色列,那麼就可以帶著大把的銀子去安提阿,因為安提阿有許多尋歡作樂的地方,浪子就是在那裡落得與豬爭食的下場。如果你想找一個地方尋歡作樂,去這裡絕對錯不了,這個地方是一個燈紅酒綠的地方,是一個充滿了罪惡的地方。
但是第一間外邦人的教會卻是在安提阿建立起來的,巴拿巴也是其中一分子,耶穌的門徒就在此地第一次被稱為「基督徒」。過了十年以後,巴拿巴將掃羅帶到安提阿這個外邦教會,掃羅這個猶太人中的猶太人,如今必須過外邦人的生活,他說,他願意這麼做,多年以後,他說我向猶太人就做猶太人,向外邦人就做外邦人,我願意這麼做,好叫我可以救些人。我想很多人並沒有這種彈性,我們必須要學習。
反正掃羅來到這個外邦教會,有一次五個人在禱告,其中有兩位教師,另外還有兩三位先知,他們在主裡服事的時候,有預言對他們說:「時候到了,你們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做我召他們做的工。」所以掃羅透過兩個方式蒙召,先是信主的時候,耶穌給他呼召,但是後來在教會領受預言呼召得到印證。
我想特別來談一下這個,很多基督徒以為只要從上帝那裡領受到呼召就夠了,我認為應該要等到教會印證這個呼召,這樣你就有了從頭和身體來的雙重呼召,將來遇到難關的時候,這雙重呼召會幫助你堅持下去,所以巴拿巴和掃羅即將第一次同工,其實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同工,他們兩個都先當過執事,負責管錢,兩個人在安提阿教會第一次同工,就是保管耶路撒冷的餓荒救助基金,耶路撒冷南方發生饑荒,安提阿教會就發動募款,他們覺得巴拿巴和掃羅可以勝任管錢的這個工作,這實在很有意思。掃羅蒙召到外邦人那裡去,但是卻在教會裡管錢,不過他們照做了,這是他們兩個第一次同工,我們常常會急著想去做大事,但是掃羅和巴拿巴卻願意先做管錢的工作,現在他們要被差派出去了,安提阿教會並沒有在金錢上支持他們,只是差派他們出去而已,我們後面會看到他們自己賺錢謀生,所以他們出發了。
學生時代的我,必須要把保羅的宣教之旅畫得滾瓜爛熟才行,我在學校成績最差的一科就是聖經知識,所以你們都很有盼望。但是我跟蕭伯納一樣離開學校以後才開始學到東西,我以前常常得畫這些圖,教授教的東西我只記得這一樣,我連在做夢的時候,都可以畫得出來,掃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這裡是耶路撒冷,漣漪從耶路撒冷擴散到安提阿,現在換成安提阿是中心點,漣漪從這裡擴散直到羅馬,保羅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把福音傳遍地中海東北岸,一直到羅馬帝國的首都,這正是他和巴拿巴要去做的,他們先到居比路,然後回到大陸,在安提阿、路司得和特庇這些地方植堂,這是另一個安提阿城。然後回來向母會安提阿教會報告經過,然後他們再出去宣教。
保羅的書信大多是寫給愛琴海沿岸的教會,我們等一下再看另一張地圖,接著第三次、第四次宣教之旅,後來又離開克裡特在馬耳他發生船難,以囚犯的身份抵達羅馬,保羅的策略是在每一個主要的城市植堂,然後再儘快離開,再繼續植堂,有的時候只待三個禮拜,他在哥林多待了18個月,有的時候是不得不離開,有時候是自己想要離開,但是他留下一間教會,讓他們把福音傳遍當地,他沒有在各個城鎮建立教會,他會找出那個省份的主要城市,在那裡建立教會,然後由他們接手去傳福音,這個策略非常地成功,他不是全部都自己來,他先建立一間有生命力的教會,吩咐他們將福音傳遍全省,然後他離開繼續植堂,他是一個真正的使徒,不斷地在動,他不斷地探索新的地方,把福音傳到未得之地。
保羅在羅馬書中說,我不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我要找福音未得之地,他不斷向前走,直到跨越那片海洋,福音首次傳到了歐洲,歐洲從此就不再一樣。
保羅經歷過很大的危險,他遇過三次船難,但是聖經中只描述其中一次,他遇過多次洪水,差一點被淹死,被人用石頭打,躺在地上等死,他曾經又飢又渴,不得睡覺。除此之外,他還得為眾教會掛心,這似乎是他最大的重擔。船難、鞭打都不算什麼,但是看顧眾教會的工作,各位知道嗎?那真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你如果曉得看顧眾教會有多難,就會知道他的意思,有的時候進獅子坑還比跟執事開會要容易多了。但是教會建立了以後,當然就需要再跟進,他很關心所有教會的情形,不像有一些佈道家來辦一場大型的佈道會,結束以後就走了,從此不再過問。保羅不是這樣,他建立教會以後,會持續關心教會,在品質和數量上的成長,他用兩種方式跟進,一種是回去探訪,這是他常常用的做法,教會在建立一年以後,他通常會回去探訪,然後在各教會設立長老,使徒一旦設立了當地的長老,工作就完成了。
保羅曾經寫信給提多說:我把你留在克裡特,完成在各城設立長老的工作,所以教會一旦有了當地的長老,使徒的任務就完成,就可以離開了,但是把教會建立到這個階段並不容易,所以保羅有的時候會回去探訪他們,但是如果一直回去探訪,就沒有辦法繼續植堂,他的目標是把福音傳到西班牙,他想將福音傳遍地中海的北岸,保羅的野心很大,但是他如果得一直回去探訪教會,那麼就不能去西班牙。所以他跟進教會的第二個方法是寫信,因此,新約聖經中才會有保羅書信,他用這個方式來跟進福音工作。
保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先說他最後以囚犯的身份抵達羅馬,等候審判,他的朋友路加醫生為他寫抗辯書呈給法官,也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保羅那一次無罪開釋,後來他就遠赴西班牙,傳統深信保羅去了西班牙,並且再度探訪幾個地方,像是克裡特、尼哥波立,還有幾個沒有去過的地方,後來他跟耶穌一樣被出賣了,他被一個叫亞歷山大的銅匠出賣,結果第二次被捕,當時的羅馬皇帝是尼祿,他匆匆被帶走,甚至來不及帶走他的筆記本,還有他的外套,在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我們會再談到,他在信上寫說,請把我的外套帶來,這裡很冷,還有我的筆記本、日記,請把這些東西帶來。
以上就是保羅的生平簡介,但是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先說他的外表,他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他個子矮小,Paulus這個名字意思就是指「小」,他有O型腿、鷹鉤鼻、禿頭,眉毛長到眉心,眼睛長得很奇怪,雙手粗糙,外表實在不怎麼吸引人。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教會在考慮要不要聘保羅為傳道人,卻聽說這個人的相貌長得奇怪,他很少在一個地方久留,他常常冒犯人,曾經被警方逮捕,也入過獄,講道的時候非常地執著,又未婚,靠帳棚業謀生,會眾因他分裂,而且他還說方言。各位!如果教會收到這種履歷表,你想他們會覺得這正是他們想要的牧者嗎?
由此可見,上帝的選擇和人的選擇大大不同,以色列人當年學到了教訓,他們選擇外表英俊高大的掃羅,但是選擇大衛,如今上帝揀選這個矮小又其貌不揚的人,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宣教士,大大影響接下來的兩千年歷史。神的選擇跟人不同,保羅這個人在信仰上有無比的熱誠,聖經稱之為「火熱」,全然擺上的熱誠,他專心一意,他全神貫注,他說:「我只有一件事」,他沒有結婚,他沒有家人,他也以自身的經歷勸別人不要結婚,這樣才能夠專注在上帝給他的呼召,他有無比的勇氣能夠控制自己的怒氣。
我們在研讀他的書信的時候,會看到保羅有些信的措詞十分強烈,真應該寫在防火信紙上才行,看懂他意思的人會覺得真的起火了。各位知道嗎?我每次在教會聽到人唸那些經文,都會很生氣,因為唸起來毫無感情。保羅有一些書信措詞強烈,充滿感情,甚至是怒氣沖天,你如果讀我的「加拉太書意譯本」,就曉得保羅說話有多直接,有多麼不客氣,但是他也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充滿關心和憐憫,是一個會流淚的人,但是想瞭解真正的他,不能從人性的特質來看,從他的書信可以看出他活著的目的,我寫下三件事:從中可以看出保羅真正的一面,這是我昨天才寫好的,剛剛出爐的,我認為有三件事是保羅一生的原動力,對保羅的一生,這三件事就是基督、福音、和恩典。
1. 基督:保羅這個人完全是為基督而活,他說:「我活著就是基督。」自從他在往大馬色的
路上遇見基督,心思意念就完全被基督佔據,所以他能夠說,我若死了是於我有益,
他說:我渴望離世與基督同在,那是好得無比的事。他的態度並不是時候到了,我
就離開,而是渴望離世,渴望一死,因為他是為基督而活,他若死了就會更接近基
督,他自稱是基督的奴僕,他說;祂買贖了我,我是祂的奴僕,他常在書信開頭自
稱-使徒保羅,耶穌的奴僕。古代的奴僕是被人瞧不起的,是完全屬於主人的,沒
有自己的時間、金錢,完全屬於別人,保羅卻自稱是耶穌的奴僕,但是他也自稱是
基督的使者,基督的使者既處高位又處低位元,這是很特別的組合,既是奴僕,又是
使者,他以身為使者為榮,又以身為奴僕為榮。
在這裡,我要提一件事,你會發現其實很有關連,保羅很少談到基督在我裡面,在他的書信中,大概只有 一兩 次提到基督在我裡面,但是有幾十次,他提到「我在基督裡」,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老是說基督在我裡面,就是把耶穌變小,放在我小小的心中,應該是小的放在大的裡面,瞭解嗎?保羅每次談到聖靈,幾乎都是說:「聖靈在我裡面」,但是當他談到基督的時候,都是說「我在基督裡」。
幾年前,我跟一個德國牧師交談,他說他在1930年代,參加了希特勒的青年團,加入的時候,他站在一個德國軍官面前,軍官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報上名字,軍官又問他說:你住在哪裡?他說:我住在漢堡市。軍官說:答錯了。你住在哪裡?他說:我住在德國。軍官說:答錯了。你住在哪裡?他說:我住在第三帝國。軍官說:答錯了。你住在哪裡?他說:我不知道,你要我怎麼回答呢?軍官說:「你要回答:『我住在希勒特裡面』」。那位德國牧師對我說:後來我就開始住在基督裡。各位!你們可以看出那種絕對的奉獻的心志,我只是想提一下這點,我比較喜歡聽到別人說:我在基督裡,而不是基督在我裡面,因為基督比較大,我們是在祂裡面,我們是在基督裡才能得到一切福份,我們是在基督裡才能享有一切福份,我只是想提一下這一點,但是保羅是一個在基督裡的人,保羅的心裡想的是,不管他在羅馬帝國的哪個地方,他都是住在基督裡。
保羅生命中的第二大原動力就是福音,只要能夠傳福音,他什麼都願意去做,所以他連入獄,都可以覺得很喜樂,他說:我雖然受到捆鎖…,他在腓立比書中說:我和羅馬士兵銬在一起,他們每八小時換班一次,每一天有三個人被銬在旁邊聽我講道,他說:現在該撒家中有人信主了,他說:我雖然受到捆鎖,但是上帝的道並未受到捆鎖,有些人趁他入獄的時候,搶了他的講台,他們傳講福音是為了跟保羅競爭,保羅入獄他們很高興,因為可以搶他的講台了,保羅在腓立比書中說有人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但是他卻讚美主,因為福音被傳開了,只要是傳福音,我不在乎他們的動機。保羅是一個為福音而活的人,他說:「我欠每個人福音的債。」他不是把福音視為責任而是視為債務。如果你發現治療癌症的方法,你和所有的癌症病人會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欠他們,你不能不告訴他們,對不對?你不會覺得有義務告訴他們嗎?保羅說:「我欠了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債,我欠了世人的債,我欠他們。」保羅為了福音的緣故,什麼樣都願意去做,所以保羅成了一個使者,到處向人傳講上帝在基督裡的作為。
我要用兩個詞來形容保羅的福音,他傳講的是「末世」的福音,「末世論」這個詞很難唸,Eschatology這個詞源自希臘文的eschaton意思指的是「未來」,我說保羅傳的是末世的福音,我是指那是關於未來的福音,未來侵入現在,我們如果忽略福音的未來層面,就等於忽略福音本身,福音不只是講人生在世的好消息,也是講未來世界的好消息,將來我們會有新的身體,是講耶穌再來的好消息。
這個月稍後將會舉行一場會議,會有來自60國的傳道人出席,這些傳道人他們都很關心福音的未來層面,這一方面一直被英國的教會忽略,我們沒有高興地期待耶穌再來,也沒有高興地期待天國,我們的心思意念完全被今生的問題佔據,但是福音是跟未來有關,將有一個國度來臨,將有一個王來臨,保羅從頭到尾都將福音視為現在就可以享受的未來,我們是一群活在明天的人,另外一個形容詞是保羅的福音是道德的福音,他對只拯救靈魂卻不能改變生活方式的福音沒興趣,保羅的福音是關於未來的福音,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的福音,這以後我們會再談。
保羅的第三個原動力是恩典,保羅永遠忘不了耶穌竟然在他前往迫害基督徒的路上拯救他,他永遠忘不了耶穌的恩典,他根本就不配得這個恩典,如果耶穌照他應得的對待他,他早就下了地獄,他永遠忘不了這份恩典,就是恩典,將你不應得的恩惠白白地送給你。羅馬書有句話最能夠傳達這個意思,保羅說:「在我們還作罪人時,基督就為我們死。」這樣形容保羅再恰當不過了,他當初是個敵人,使出渾身解數來對付基督徒,基督卻說:「我要用你,你要做我的使徒。」這個恩典帶來感恩的態度。
你可以看出保羅一切的努力都是出自於感恩,他本來應該受罰,但是卻得到了恩典的對待,主耶穌的恩典成了保羅他一生的原動力,其實除了這三個原動力,還可以舉出很多,但是我覺得這是保羅生命中的三大原動力:基督是最大的原動力,他在基督裡,福音是他最渴望人人都能夠得到的,上帝的恩典則是激勵他的力量。
現在來看看保羅的書信,保羅是史上最有名的書信作者,如果你喜歡閱讀書信一定會喜歡新約聖經,因為新約聖經裡有很多書信,猶太人其實是很少寫信的,古代的猶太人他們很少寫信,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土地小,不需要寫信,而且寫信以後,寄信的花費很大,在羅馬帝國的時候,有皇家郵遞服務,但是僅限於服務羅馬官員,一般人,一般的平民百姓不能使用這項服務,你可以寫信,但是寫完信以後,必須找一個信差,老遠地幫你把信送去,所以不可能常常寫信,如果親戚住在附近可以直接去找他,或者是請經過他家的朋友捎個口信兒,因此古代的以色列人他們很少寫信,羅馬帝國倒是有很多人寫信,但是通常是官員或者是請得起信差的有錢人,當時沒有郵遞服務,所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才會寫信,寫信不會只說一些想念的話,不會去寫一些無關痛癢的明信片,一定是有重要或者是嚴重的事情才會寫信。當然保羅的每一封信都是為瞭解決棘手的問題。古代的書信通常很短,只用一張莎草紙,而且頂多只有20個字,但是有的時候會多黏一張紙,然後把它捲起來,這樣信就可以寫長一點。
保羅的書信在古代來說算是最長的書信,他的書信平均有1,300個字,這是很長的信。想像一下,在一長條的紙張上寫信捲起來一定很可觀,他的羅馬書多達7,114個字,這可以說是古代最長的書信,我們相信保羅很用心在寫信,他的書信都有既定的格式,想像一張紙像這樣把它捲起來,想當然耳,首先應該要寫上寄件者的名字,這不是比較有道理嗎?我們為什麼都把寄件者的名字放在最後?我有的時候會收到長達20頁的信,他們一定以為我閒著沒事做,寄件人把名字寫在最後,所以讀信前得先翻到後面看看是誰寫來的,古時候的人先寫寄件者的名字,這樣做有道理多了,使徒保羅-耶穌的奴僕,接下來是寫位址,所以信差只要稍微打開書卷就夠了,如果他想拜讀一番當然也可以,反正首先是姓名和地址,比如:保羅寫給以弗所的聖徒,接下來是寫問候語,一般書信都會有問候語,再接下來是祝福的話,但是保羅往往就為對方禱告沒有講一些祈福的話,他會說:「我為你們這樣向上帝禱告。」再接下來保羅就是稱讚收信的對象,稱讚他們的優點,讓他們能夠開心地讀信。
有趣的是,保羅總是盡可能地先稱讚對方,然後再談他想要談的問題,這是一個不錯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你想要批評某一個人可以先稱讚一下對方,啟示錄中給七個教會的信,是耶穌親自寫的,也是採用相同的模式,先稱讚,再批評,這是基督應該有的做法,稱讚完對方之後,就開始切入信的主題,講完之後,再做個總結,用一句話為這封信做個總結,然後再給一些問候語,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
當時的人大多不會親筆寫信,你應該在圖片上看過印度人寫信的情形,都是請人代筆。在希臘文化中,都是請書記代筆,保羅他並沒有親自執筆,而是口述,請書記寫下來,這書記有的時候是西拉,有的時候是別人。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這表示信是口述而非文字,瞭解嗎?
新約聖經大多是先口述再書寫,想像保羅走來走去,吩咐書記告訴對方這個那個,好像當面跟對方說話,內容確實十分地口語化,沒有咬文嚼字,的確十分口語化。
我的岳母高齡98歲,她今年過世了,這次她沒有撐過,但是她最後寫的幾封信,講了很多消息,她對每一個人都瞭若指掌,記性超好,比我們兩個都好,她寫那些信的語氣就好像當面告訴我們,她的曾孫子女怎麼樣、怎麼樣,她有很多曾孫子女。保羅寫信就像這樣,他是在跟對方說話,而不是在寫文章,保羅寫信是因為不能夠親自去拜訪,但是這跟當面講的效果一樣,因為他是用口述,走來走去,好像是在跟會眾講話,差別只是寫成了書信,寫成了書信,變成了文字而已,他幾乎每一次都會在最後簽名。保羅患有眼疾,我們不太清楚實際狀況如何?但是他寫的字體很大,保羅他在加拉太書最後說,你們看我親手寫的字多大,我們下一次談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時候,會發現保羅之所以開始簽名,是因為有人仿冒他的簽名寫信,結果造成了許多傷害,帖撒羅尼迦教會就收過一封仿冒信,所以保羅很小心地說:「你們看我親筆簽的名,如果信上沒有我的簽名,千萬別相信是我寫的。」魔鬼騙人的把戲實在是很多。
在新約聖經裡,保羅寫過三種書信,第一種是寫給個人的信,腓利門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第二種是專論書信,是寫給教會的,我所謂專論是指針對教會的某一個特別情況,教會有某個情況,需要他寫信解決,瞭解嗎?所謂專論就是這個意思。第三種是一般書信,像聖誕節收到的那種信,一般書信是什麼樣的信?通常是印刷的,會詳細報告家人的情況,談到怎麼過節等等,這種信是給大家傳閱,跟讀者沒有關係,不是針對讀者的情況而寫的,內容是一般性的訊息,不管寄到哪裡都適用,像教宗偶爾就會寫這種信,我們稱這種信為傳閱書信,你寄過聖誕書信給親友嗎?內容都在報告家人的情況,影印很多份寄給大家,宣教士也會這麼做,這是一般性的書信,其實這種書信保羅只寫過一封,是哪一卷?對,是以弗所書,不是羅馬書,羅馬書是針對羅馬教會的某個情況而寫的,但是只有以弗所書沒有談到特定的問題,而是談到基督徒該有的信念和行為,這是很值得研讀的一卷書信,適用於每一個基督徒。但是專論書信就比較難以解釋,也比較難以應用,因為這種書信只能看到單向的溝通而已。
我上次談過這個問題,你有沒有聽過別人在講電話,你永遠只能夠聽見其中一方講話,你猜得到他們雙方在談些什麼嗎?如果你聽到這個人講電話的時候說:「換作是我,會找律師來解決」,你能想像電話那一端的人,他到底在電話裡講了什麼嗎?什麼樣的情況呢?是破產嗎?是被員警誤抓了嗎?還是被鄰居騷擾?無從得知。如果你聽到有人講電話說:「我很高興你完全好了。」你心想:什麼好了?是受到驚嚇嗎是生病嗎?是喪親之痛嗎?你不會曉得真相,專論書信就像這樣,是針對某一個情況而寫的,我們唯一的資訊就只有那封信而已,你必須要猜想那個教會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需要讀這封信,瞭解嗎?如果你聽到別人在講電話的時候,來猜猜他們在談些什麼?哈囉!你好!來啦!恭喜你啊!有多重?什麼顏色?可別讓你太太碰它!你會發現它很耗油!在履帶式機械中這算是很快的了,不過你是開在黏土上吧?也許我們也應該買一台。再見!他們在講些什麼?牽引機有多少人猜對了?有多人一開始以為我在講嬰兒?
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讀書信的時候就像這樣,隨時要猜想對方的情況。哥林多教會怎麼了?加拉太教會怎麼了?你需要拼湊出一幅畫來,要像偵探一樣,讀出字裡行間的意思,其實很好玩,你可以知道很多事,比如保羅寫了兩卷書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其中一卷書信的語氣熱情,另一卷書信的語氣卻冷淡。為什麼一卷那麼熱情,另一卷卻那麼冷淡?為什麼語氣變化這麼大?這些都是線索。所以我說讀聖經的時候要完整地讀完整卷書,你可以跳著讀帖撒羅尼迦前後書,但你必須整個讀完才能瞭解含意。當然我們也有文化的差異問題,我們和這些書信的背景相隔兩千哩和兩千年,所以需要費點心思去瞭解,我們必須要找出其中的原則,然後應用在今天的生活上。比如說我們談哥林多書的時候,會談到女人戴帽子的事,保羅這樣講是什麼意思?如何應用在今天的生活上?我看在座沒有人戴帽子,是男人要戴還是女人要戴?有沒有說應該要怎麼戴?我們必須把當中的原則應用在生活上。
有關保羅和他的的書信,我最後再提兩點:第一、感謝主!新約時代的教會並不完美,這對我們不但是一個鼓勵,而且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們都沒有問題,今天就沒有保羅的書信。正因為哥林多教會充滿恩賜又充滿血氣,才會有哥林多前書十三章這愛的詩章,如果不是他們常講方言,我們不會知道這些真理。所以正因為他們有問題,保羅才不得不寫信,而且還佔了新約聖經三分之一的篇幅。所以,感謝主!新約時代的教會並不完美。
但,我要分享的最後一點是:世界上沒有什麼其他宗教,會把書信納入神的啟示。各位想想!為什麼上帝要用書信作為祂所啟示的經文?這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做法,人們寫給人們的書信竟然成了上帝的話,我們習慣把聖經的書信看作理所當然,但其實這是史無前例的,上帝為什麼用書信來向我們傳達祂的話?保羅當初寫這些信的時候,根本沒料到會納入聖經。在新約聖經後面的彼得後書,彼得稱保羅的書信為聖經,所以早在新約時代就把保羅書信視為聖經,但是保羅根本沒有料到會這樣。
上帝為什麼用書信來傳達祂的話?我相信有兩個理由:第一是、這讓上帝的話有親切感,書信給親切感,是針對人說的話,上帝的話是向我們說的,用書信可以親切地向人傳達資訊,書信有親切感,同時也充滿感情,有交心的感覺,上帝要用保羅的書信向我們傳達祂的話,因為有親切感。我們如果親近保羅書信,就是在信仰上親近上帝。第二點是、上帝的話非常實際,書信都是在講實際的事,跟日常生活、需要、婚姻、奴隸、子女、還有工作…等等,都有關係,這些事都在書信中可以談到,上帝要用實際而且又親切的方式,來向我們傳達祂的話,好讓我們不致於哲學和神學上鑽牛角尖,有太多聖經學者把神學當作學問來研究,他們關在大學課堂的象牙塔裏,討論什麼是基督教,所以德倫主教才會提出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上帝不用授課的方式而是用書信來傳達祂的話,是不是很棒?也許你從來沒有這麼想過,我也是昨天才想到的,我覺得實在很棒。讀聖經最妙的一點就是可以不斷有新的體會,年老時候的體會跟剛信主的體會一樣,又新又美好。我忍不住說:「感謝主!你用書信向我們傳達真理,書信中的真理又親切又實際,這正是主你要的,你要一個親切又實際的信仰,所以你沒有給我們教材。」新約聖經裡沒有一篇是保羅講課的教材,但是卻有很多保羅的書信。
Romans Part1
羅馬書(一)
【大衛鮑森 牧師主講】
正確的讀經方法
聖經是以書卷作為單位的,所以研讀聖經要一卷一卷書的讀,最好一口氣讀完一卷書。我講「新約‧舊約綜覽」的目的是要給你們一把鑰匙,讓你們能夠自己好好地仔細研讀,瞭解各書卷中作者所要傳達的訊息。
羅馬書的種種疑問
羅馬書這封書信有幾個不尋常的地方:
第一,羅馬書開頭的問候語很長,但是結尾的問候語卻更長,一整章都是問候語。保羅的用意為何呢?
第二,這封書信著重在教導,甚至超越了教導,因為保羅不斷的在辯論。不斷地引述詰問者的反對意見,然後再提出回答,像是在對話一樣。保羅寫這封書信的目的是什麼?
首先,他跟寫信的對方沒有私人的交情,但從信上可明顯看出保羅想和對方拉近距離,保羅希望去拜訪他們。那麼,為何不等人到那裡了再說呢?難道不怕對方反感嗎?
再者,這封書信是保羅想要傳閱的一封普通書信嗎?是一篇講道嗎?或者是福音單張呢?為何特別提到羅馬呢?
五花八門的詮釋
可惜聖經學者給我們太多答案了,至少有十二種不同的理論,但可歸納為三個基本原因。有人從作者的角度來看,有人認為原因和讀者有關,也有人認為書信與作者和讀者都有關,從這些原因帶出三種詮釋羅馬書的方法。不過老實說,列表中的第三種是我個人的看法。
保羅寫羅馬書的目的:
一、作者 ~ 保羅
論述
辯護
二、作者 & 讀者 ~ 保羅 & 羅馬
帝國首都
通往西方的大門
三、讀者 ~ 羅馬
外在 ~ 城市 (政治 & 社會)
內在 ~ 教會
(i)猶太人 (ii)外邦人 (iii)外邦人&猶太人
|
目的一:保羅整理福音資訊
我們先來看看另外兩種看法,我們需要瞭解羅馬書的寫作背景,尤其是像羅馬書這樣難解的書信:
首先,由作者的角度來看。當時大約是西元55年,保羅他已經傳道了20年,完成了地中海東岸的宣教工作,在每一個省份最重要的城市建立教會來傳福音,而且為遭遇飢荒的耶路撒冷募集捐款。他把募集到的錢帶到耶路撒冷之前,因為氣候惡劣無法搭船,所以在希臘停留了三個月,就在這段期間,保羅在希臘寫下了羅馬書。
有人說,保羅是把講道寫下來,為他的福音信息留下紀錄。因為他不可能永遠講下去,這樣後人在傳福音的時候才有紀錄可以參考。
另外一種說法是保羅不只在記錄他的福音資訊,也在記錄多年來他所遇到的各種反對聲音,並且針對這些聲音一一地提出回答。
第一項論點的反駁
但是,這卷書有幾個特點讓第一種理論站不住腳,主要有三個疑問:
第一,如果這是保羅福音資訊的摘要,為什麼只寄到羅馬?
第二,信的內容並不是保羅傳的福音,保羅傳講的福音資訊很多都沒有在羅馬書中。比如像是「天國和地獄」、「耶穌的復活與升天」、「教會」、「聖餐」、「悔改和重生」,這些羅馬書都沒有談到,甚至沒有談到上帝的天父身分,可惜有太多基督徒以為羅馬書是用來解釋福音的書信。
第三,羅馬書第九到十一章,保羅深深地表達出他對猶太人的關心,甚至說出只要能讓猶太人進天國,他甘願入地獄,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與保羅所傳的福音無關啊,所以有些聖經學者認為要把九到十一章視為題外話。
可是這卷書信的章節並不是保羅分的,他寫完羅馬書第八章之後,又繼續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中間並沒有停頓,看第八章與其後經文的連貫性就知道。接下來十一章最後,他真誠頌讚上帝的憐憫,不斷的頌讚,緊接著第十二章他說: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用章節劃分書信,真的是大大破壞了上帝的話,保羅沒有把這書卷分章,他是一氣呵成的寫出來,一路都有連貫性,這個理論卻沒有注意到這點。所以有人說羅馬書一到八章在講福音,九到十一章是補充的題外話,其實不是,反而是整卷書信的關鍵。
目的二:保羅對於羅馬的心願
來看第二個理論,談到作者與讀者的關係,也就是保羅和羅馬的關係,認為保羅寫這封信到羅馬一定有他的原因。為何保羅會寫信到羅馬呢?在這裡有兩種解釋:
有人說因為羅馬為帝國之都,保羅一直都想在關鍵的城市建立教會,而羅馬是最重要的一個城市,所以他想去羅馬幫助那裏的教會。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保羅寫羅馬書就是為了介紹他自己,好讓對方認識他,像是一封推薦信,而且是保羅自己寫的推薦信,是嗎?我想保羅應該不會這麼做才對。
另一個說法,羅馬是保羅往西到西班牙的一扇大門,保羅已將福音傳遍地中海東岸,現在他想要往西,所以保羅必須就近找到一個新據點。耶路撒冷是第一個據點,安提阿是第二個,但是安提阿離西班牙太遠,所以他寫這封信可能是要為地中海西岸找一個新據點,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這是有可能的,但我仍然覺得不盡正確,而且這也無法解釋看似格格不入的九到十一章,因為這幾章一直在講以色列。
我必須要承認,前兩個理論其中確實都有幾分真實,但是這兩個理論都是假定保羅對於他的讀者有所求。其實不然,他反而是想為他們付出。
羅馬城的情況
接下來第三個,單單從羅馬的角度來看這封書信。信上提到羅馬有什麼需要呢?保羅為什麼寫羅馬書?他希望這封信帶來什麼結果?我認為,羅馬的情況其實是關鍵所在。
外在的情況是羅馬城。讀羅馬書第一章,就像是在讀羅馬城出版的週日報紙。比如說第一章談到同性戀,為什麼講這個?因為當時的羅馬是一個同性戀的溫床,羅馬的頭15個皇帝中,有14個是同性戀,整個社會道德敗壞到極點。後來在政治和社會上,羅馬確實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保羅他並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夠到羅馬去,他知道他會被逮捕、受審,所以就在去之前先向他們傳講資訊。他的信息是:「不要讓海水進入救生艇。」救生艇應該行在海水中,但是海水若灌進救生艇就糟了。教會應該處在世界中,但是世界若進入教會就糟了。不過我還是不認為這是真正的原因。
真正的原因:羅馬教會內部的矛盾
我認為保羅寫這卷書信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教會內部的景況,而不是羅馬城的景況。當時的羅馬教會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的起因是這樣的:
在五旬節時候,有人從羅馬來到耶路撒冷,他們把福音帶回羅馬的家鄉,在羅馬的猶太區建立教會,所以羅馬第一間教會是猶太人建立的,而羅馬教會一開始全部都是猶太人。後來革老丟【新標點和合本譯:克勞第】做皇帝,革老丟他討厭猶太人,他說猶太人為了一個叫做奇督的人,引起暴亂,所以應該滾出羅馬,因為你們連自己同胞都處不好,所以不准留在羅馬。「奇督」?這很有可能就是指基督。當時在猶太區中的猶太會堂和猶太基督徒起了衝突,所以討厭猶太人的革老丟就趁機下令把猶太人通通趕走,結果在猶太區四萬名猶太人被迫離開羅馬。使徒行傳十八章的百基拉和亞居拉,就在這時被趕出羅馬,然後在哥林多遇見保羅。
但是這個時候在羅馬的教會有幾個會友是外邦人,他們沒被趕走,而這幾個外邦人就向羅馬其他的外邦人傳福音,教會漸漸增長。結果原本以猶太人為主的羅馬教會,一下子變成了以外邦人為主的教會。後來革老丟駕崩,下一個皇帝准許猶太人回來,因為他們很會做生意,能夠提振羅馬的經濟,於是猶太人紛紛回到羅馬定居,包括猶太基督徒。可是這個時候,羅馬教會是由外邦人管理…,從這裡你有沒有看出危機呢?猶太基督徒回來了,可是他們卻不太受歡迎,結果教會裡的猶太人跟外邦人關係緊繃。各位,開啟羅馬書的鑰匙就在這裡。
保羅的懇勸
保羅在羅馬書這卷書信裡,字字句句都是為了叫這兩群人和好,從頭到尾都在試圖解決這個情況。
他先談到「罪」,羅馬城中的罪,再談到外邦人是罪人,猶太人也是罪人,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罪人。
接著他談到「稱義」,如何與神和好。他說無論你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我們都是因信稱義,將來要進同樣的天國,靠同樣的寶血得救,為何要爭誰比較重要呢?
接下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保羅談到猶太人和外邦人對福音都各有一大問題,分別是「律法主義」和「放縱」。保羅在第六章談到放縱,他說:你們一旦受洗,就脫離了罪。第七章談到律法主義,保羅談到他自己的過去,他說:我努力遵守律法,還是守不了「不可起貪念」的誡命。所以他說:律法是守不了的。
然後他在第八章談到聖靈的自由,羅馬書六、七、八章很像是加拉太書的資訊,但是保羅特別談到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問題。外邦人變得放縱,以為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猶太人則回頭去守律法,你心裡想要守上帝的律法,但罪卻趁機會藉著律法來引誘你,使你一再犯罪,到最後你只好大嘆:我想行善卻行不出來;不想行惡卻行出來,這就是死守律法主義的下場。
「取代神學」的謬誤
第九到第十一章是這整卷書信的關鍵,在談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間的對立。他們都相信耶穌,卻彼此對立。現在我們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有一個想法,以為我們就是「新以色列」,以為我們已經取代了猶太人,我知道現在有很多教會很流行所謂的「取代神學」,認為上帝已經跟猶太人斷絕了關係,如今教會就是以色列。錯了!絕對不對!新約聖經中從來沒有稱呼教會為「以色列」。
在羅馬書十一章一開頭,保羅措詞強烈的問說:你以為上帝已經放棄了猶太人嗎?絕對沒有!中間又說:你們外邦人不要驕傲,因為猶太人被砍掉換你們被接上去,但你若不在上帝的恩慈裡,一樣會被砍掉。基督徒若不在上帝的恩慈裡也會被砍掉,所以別向猶太人誇口。後面保羅說:我告訴你們一個大奧秘,將來有一天全以色列都要得救,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將成為上帝面前的一顆橄欖樹。當猶太人見到耶穌的時候,就會頓悟到他們從前所犯下的錯。各位,這幾章成為關鍵,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這整件事。
為主而做的事就是美事
至於羅馬書實際應用的部份,十二章到十六章中在談行為問題,但保羅他只談到對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所造成的緊張行為。什麼行為會造成雙方關係緊張呢?就是食物。飲食是第一件明顯的事,因為猶太人對飲食有嚴格的規定,認為不能吃拜過偶像的食物,但外邦基督徒卻不以為意。
保羅又談到守安息日的問題,其實星期天並不是安息日,在星期天敬拜上帝是因為那是上帝造天地後第八天,是創造週之後的第一天,我們不是紀念上帝休息,否則應該在星期六做禮拜,我們是紀念祂重回工作崗位,所以星期天是所有基督徒最忙的一天,星期天比其他日子有更多人得到新生命。
上帝頭一次施行創造的六天之中,是先造天地,最後才造人;而這次則是先造新人,最後才造新天新地。這正是祂在復活主日所做的,重新創造整個宇宙。
初代教會有300年的時間基督徒不在星期天作禮拜,他們必須要在清晨四、五點或是晚上九、十點作禮拜。因為猶太基督徒只休息星期六,而外邦人則照羅馬人的規定每十天休息一天,而奴隸根本就沒有任何休息日,初代基督徒大多是奴隸。教會中有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時候,那種緊張關係可想而知。保羅說:這是個人的決定,不要互相論斷,不管做什麼,都要為主做,只是個人心裏要意見堅定就行。
今天也有類似的問題,我們同樣需要變通,不要規定別人一定得怎麼做。上帝感動你去做一件事情,不表示你可以規定別人也要這麼做,除非是聖經上針對所有基督徒有清楚的教導。但是有很多規定其實並不是出於聖經,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和平共處。
保羅一直到書信的最後,都在設法解決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保羅在信上一直談到羅馬許多基督徒,在當時非常艱難的社會情況之下,要為基督而活。只要瞭解了這個背景之後再去讀羅馬書,就會明白關鍵所在。
Romans Part2
羅馬書(二)
【大衛鮑森 牧師主講】
羅馬書的關鍵詞
接下來要談羅馬書本身的資訊,很多人花時間讀羅馬書,他們獲益無窮。我只在這裡提示幾個重要的詞彙:
關鍵字:
|
上帝 (153次)
律法 (72次)
基督 (65次)──┐
罪 (48次) ├─「基督」&「主」(108次)
主 (43次)──┘
信心 (40次)
|
主要概念:義
|
* 外邦人的不義
* 猶太人的自以為義
|
1、歸與 ~ 稱義(罪的刑罰)
2、賜與 ~ 成聖(罪的能力)
3、完成 ~ 榮耀(罪的存在)
|
|
救贖
大綱:信心(1-4) 盼望(5-11) 愛(12-16)
|
也許你沒有注意到,讀聖經的時候,要是沒有注意到「上帝」這個詞,實在很不好,很多人常常會跳過,因為對這個詞太熟悉了。但是上帝這個詞是關鍵,出現的次數最多,平均每隔46節經文就會出現上帝一詞。
如果把「基督」和「主」的出現次數加在一起則是第二高。而出現次數第三高的詞很有意思的是「律法」這個詞,聖經有一些書卷的關鍵在於某個詞的出現次數,有的時候會誤導,但是通常是一個不錯的指標。保羅不斷談到律法,因為猶太人把律法主義帶回來,他必須阻止這股風氣回來主導教會。
「罪」這個詞也出現很多次,保羅不但談到羅馬城的罪,更多次談到基督徒當中的罪。保羅說:不管是非基督徒或是基督徒,只要犯罪,上帝都必須審判。我來歸納一下:基督徒是因信稱義,但將來會因行為而受審判,因為行為是信心所結出的果子。
下一個常出現的詞是「信心」,這個詞我們已經談得很多。「信心」一詞出現40次,他們原是在罪上聯合,如今在信心上聯合,他們因信成為亞伯拉罕的後裔。
接下來的這個關鍵字是「義」,尤其是上帝的義,下面我會多講一些。馬丁路德原先十分恐懼「上帝的義」這個詞,他覺得上帝的義實在很可怕,那是何等純淨、何等聖潔的義,上帝的義會把我們打入地獄。後來有一天他醒悟到「上帝的義」這個詞,是指上帝要把祂的義賜給我們,上帝祂不要獨享這義,然後用這義來審判我們,福音就是關乎上帝公義的好消息,上帝要將祂的公義賜給我們。
但是外邦人和猶太人都各有一個問題:外邦人的問題是不義,而猶太人的問題是自以為義,哪種人比較難信主呢?我知道好人比壞人更難進天國,自以為義的人很難進天國。
你的「善行」是進天國的最大阻礙
有一次我受邀去一個公益團體所舉辦的一場聚會中去講道,主辦人問我要講什麼題目,我說:「恩典」。他說:聽起來不錯,然後我就上臺了。我說:「我要告訴各位,恩典有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恩典就是做壞事不見得會讓你進不了天國…。」在場的人都對我報以微笑,他們喜歡聽這個。接著我說:「第二,做好事也不見得會進天國…。」他們一聽,立刻拉長臉,他們不喜歡聽這個。我說:「這就是恩典的涵義。」
等到我講完之後,主辦人到我的面前問說:「難道我做過的善事全都白費了嗎?」我說:「對接受幫助的人來說並沒有白費,但是對你個人沒有幫助。」他說:「那我沒有聽錯。」從此他再也沒有跟我說過話,而且再也沒有邀請我去講道了。
上帝的義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那義要求你為自己的善行悔改,可惜大多數人聽到悔改,只會想到自己的惡行,其實不然,最難的是為自己的善行悔改,這並不容易。保羅說他將自己的義看作是糞土,而先知以賽亞也說:人自己的義,就像沾染經血的穢布。聖經上說你的義可能是攔阻你得到上帝公義的最大障礙。由此可知,犯錯的人要進天國真的容易多了。
還有一次我在加拿大全國知名的電視節目中傳講福音,我對著鏡頭講了20分鐘上帝的國度,之後有一段時間開放讓觀眾CALL IN。第一通電話打來,是一個女人。她說:「你好,我是個妓女,在多倫多的揚街賣淫。我剛剛看了你的節目,想問你一個問題。」我問她:什麼問題?她說:「我想知道怎麼樣才可以進天國?」我問她:妳為什麼想進天國?她說:「我想認真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說:哈利路亞!我傳講的福音是對的。因為如果好人喜歡你的資訊,你講的福音一定不對;如果壞人喜歡你的資訊,你就講對了,瞭解嗎?
福音就是上帝把祂的義給我們,不必靠自己去成就義,可以在基督裡得到這義,這是好消息,不是嗎?但是對那些做善事的人來說卻是壞消息,那些投入慈善機構的人他們很難接受福音,因為他們做過很多善事。真正的悔改會轉離惡行,可是也會轉離「善行」。我很少聽到傳道人傳講要為善行悔改,但是善行是攔阻人進入天國的最大障礙,因為善行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好。
羅馬書從頭到尾都談到「憐憫」,因為上帝充滿憐憫。我很少聽到人禱告求上帝憐憫,但是上帝充滿憐憫,因為不覺得自己壞到需要上帝憐憫。當上帝聽到人禱告說:「主啊,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的時候,天國的門就打開了。
稱義、成聖、得榮耀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一看保羅在信上提到的幾個詞,但是他沒有用下面三個詞,這是神學家使用的詞,你如果讀到羅馬書的注釋會看到這三個詞:「稱義」、「成聖」和「得榮耀」。
我很不喜歡這些詞,這些是拉丁英文字。拉丁英文字都很長,多音節而且抽象,所以好的傳道人會用白話英文。白話英文說:「血」、「淚」、「辛苦」和「汗水」。拉丁英文則說:「犧牲」、「痛苦」、「劬勞」和「汗水」。馬流汗、男人流汗、女人流汗各有不同的詞彙來形容。
因信稱義:走到正確的起點
下麵的這三個詞是源自拉丁文:
首先是「稱義」。新幾內亞有一個英語聖經譯本,這個英語聖經譯本其實並不好,但是他們把「稱義」這個詞翻譯成「上帝說:那個人沒事了。」很棒對不對?你們整張臉都亮了起來,因為翻譯的真好。上帝說那個人已經沒事了,不管別人怎麼說他,他在上帝的冊子上已經沒事了,稱義就是這個意思。很美的福分,但這只是得救的第一步,卻能救我們脫離罪的刑罰,這刑罰就是與神的關係破裂。上帝說:「你沒事了,你是我的孩子。」世上其他的宗教都說只要行善就可以與神和好,但是基督教說:上帝先說你已經沒事了。
我認識一個來自英國北部的人,他是一家少年感化院的院長。在感化院裡有一個男孩,那個男孩十分叛逆,院長軟硬兼施,試盡一切辦法,但都徒勞無功,一直感化不了。有一天這個院長把男孩叫來他面前,說:「我已經試盡一切辦法要感化你,我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但需要先得到你的同意才行。」「我要收養你做我的兒子,我要你姓我的姓,如果你再惹事生非的話,被玷污的就是我的姓。我要你離開感化院來住我家。」男孩抬起頭看他,他問男孩:你同意嗎?男孩說好。
如果我說那個男孩從此改過自新,那我就是在說謊。但是男孩從那個時候開始確實是想要改過自新了,所以上帝先讓我們稱義再讓我們成聖。祂說:我們先除掉罪的刑罰,你已經被我收養,成為一家人,從現在起被玷污的是我的名。這是救贖的起點。很多人以為走到這一步就已得到完全的救贖,其實沒有,這只是走到正確的起點。
因信成聖:要持續的信靠神
接下來得救的第二部份是「成聖」。脫離罪的刑罰以後,破裂的關係恢復了,如今脫離罪的權勢,不再受罪的轄制。成聖跟稱義一樣需要信心,我們因信稱義,也因信成聖,不必靠自己成聖,但是需要不斷的信靠,時時刻刻信靠,將來有一天會走完全程得到榮耀,永遠擺脫罪的試探。活在這種世界多好,沒有不能做的事,天堂本來就是這樣。
神學家說:這義就算歸到我們身上,因為我們是藉著信靠基督才會稱義,是祂的義遮蓋了我們的不義。當我們受洗歸入基督,就是披戴基督,如今上帝看我們的時候,只會看到基督,我們被藏在基督裡。我們相信的那個當下,這義就歸到我們身上。但是上帝也要我們成為義人,當我們走完全程,就會站在榮耀裡,看見上帝的本相。所以保羅用救贖的主題幫助猶太人與外邦人和好。
羅馬書的論述架構
最後我們來看看羅馬書的大綱,羅馬書可以清楚的分成「信心」、「盼望」還有「愛」這三個主題。新約聖經作者一再提到這三種美德,尤其是彼得前書。
羅馬書頭四章都在講信心,接著第五章出現一個新詞「盼望」,仰望未來。信心是看過去,看上帝在基督裡的作為,盼望是仰望未來,看上帝將有什麼作為,不只在外邦人身上,也在猶太人身上動工。接著十二到十六張出現了第三個字──「愛」,關心目前的景況然後付諸行動。
他的信息 (上帝、聖子、聖靈)
問候全體
1、保羅談傳福音 (1-8)
a.神的忿怒顯明瞭義
b.基督的死使人稱義
c.聖靈的生命成就了義
2、保羅為同胞傷痛 (9-11)
a.以色列過去遭難 僅存餘民
b.以色列如今抵擋福音
c.以色列未來要恢復與神的永約
3、保羅規勸讀者 (12-16)
a.個人應盡心服事 甘心受苦
b.面對國家社會 應善盡本分
c.體貼弟兄的軟弱 切實相愛
他的方法 (言語、行為、神蹟)
問候個人
|
1
1
1-3
3-5
6-8
9
10
11
12
13
14-15
15
16
|
剩下一點時間,我要講一下羅馬書的架構,讓你們有一個整體的概念。我比較喜歡用分項的方式來分析我所要講的內容,有的時候會分好幾層,這種劃分子項的方式有助於分析經文的架構。
在一開始,保羅就談到了他所要傳講的資訊,直接點出他所要講的三位一體神的救贖,這三位一體的神就是上帝、聖子耶穌跟聖靈。
接下來,保羅問候了羅馬全體的基督徒。值得注意的是:保羅在結尾的地方並沒有談到他的資訊,而是談到他傳福音的方法,這點我們一定要學會。因為他在羅馬書十五章說:你們聽了我的資訊,看見我的生活方式,也親眼看到神蹟奇事,我完全是依靠聖靈的大能,才能清楚地向你們傳達福音。有沒有注意到,其中兩個是用眼睛看,一個是用耳朵聽,眼睛看一遍等於耳朵聽兩遍的效果,所以眼睛看兩遍,耳朵聽一遍是很好的傳達方式。人不會等著聽福音,卻會等著看福音,他們有權力看到福音的果效,而我們有責任給他們看,不但要傳講福音,還要顯明福音的果效,而保羅正是如此。
保羅福音的中心:「義」
看過了開頭和結尾的問候,現在來看看保羅他三個主要階段的辯論,在這裡每個主要的階段又分成三個小階段。這些內容並不是我勉強歸納出來的架構,你讀了就會看出這個架構相當明顯。保羅的思路條理分明,一步步的提出他的論點,不曉得他下筆前是不是先擬了像這樣的大綱。
在前面八章,保羅談到他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福音。他總是先向猶太人傳福音,再向外邦人傳福音,他說:這是我欠世人的債。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有人問:我們有權利向其他宗教的信徒傳福音嗎?這不是權利的問題,要知道這是我們欠的債,你必須還債,債才能還清,所以向他們傳福音並不是權利,而是義務。
保羅福音資訊的中心思想就是「義」,神的義顯明在祂對羅馬社會異教世界的忿怒,上帝對罪的忿怒,顯明祂的義。而基督受死,將這義歸給我們,祂承擔我們的罪,好叫我們可以得到祂的義。
各位,十字架有雙重的替代含意,有些人很樂意把自己的罪歸給十架上的耶穌,說耶穌已挪走了他們身上的罪,但是耶穌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義歸到我身上。祂本無罪,卻代替我們成為罪,為什麼?好叫我們不必下地獄嗎?不是,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上帝的義。這種交易實在很划算,一旦信靠耶穌為我們死,這義就會歸到我們的帳上,這就是福音。
這義不只歸給我們,還需要在我們裡面完成,但這是要靠聖靈的生命才能完成,上帝賜給我們聖靈的大能,好叫我們可以成為義。三位一體的觀念再度出現:上帝的忿怒、基督的死和聖靈的生命。
接者保羅在這裡說到:上帝的忿怒臨到猶太人的自以為義和外邦人的不義,但是基督的死幫助了猶太人和外邦人,要追求聖靈的自由和生命,不要追求律法主義或是放縱,那樣才能夠脫離罪與死的惡性循環。
以色列的復興
接著在第九到第十一章,主題從「義」轉到了以色列。保羅再度舉出三點:
第一,以色列只剩下一群餘民。過去兩千年來一直都有猶太基督徒,雖然人數很少,但感謝主,如今猶太基督徒的人數快速增加,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的情況。
第二,可惜如今他們不斷的在抵擋福音,心理剛硬,很難向他們傳講耶穌。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兩千年來的反猶太風氣,一方面是因為這違背了他們的自尊和自義,他們越守律法主義就越難接受耶穌。
第三,這裡說未來全以色列都要得救。
接著保羅奉勸他的讀者,在他們所居住的羅馬城應該如何注意言行舉止,像是要納稅,要為在上位的人禱告等等。希望這個按章節歸納的大綱,能幫助你們瞭解保羅的論述架構。
留言
張貼留言